自古以來日本人便認為草木是神明所憑附的對象。佛前獻花(供花)的習俗先是隨同佛教傳入日本,之後到了平安時代,貴族們會插花作為擺飾,並就其優劣互較高下。
日本的住宅形式在室町時代轉換為「書院造」,「壁龕」(床の間)的出現催生出點綴待客間用的「立花」(立て花),而池坊專慶則以擅於立花享譽一時。之後池坊的名家輩出,專好(第二代)將「立花」這種插花形式帶向大成;另一方面,樸實且自由度高的「茶花」(置於茶席榻榻米上的插花)也繼而問世。
在江戶時代,承襲了茶花高自由度的「拋入花」蔚為流行,最終發展為形式簡單的「生花」,各家流派也相繼出現,成為廣受近代女性歡迎的學藝項目。
「花道」的名字隨著時代有不同稱呼,儘管形式或許不同,但愛花的心卻是不分古今的。
(延伸閱讀:日本史上的美女!「剃刀大臣」陸奧宗光之妻亮子不僅貌美 更是有名的交際花)
飛鳥~鎌倉
日本自古以來便將草木視為「憑依」(依代)。憑依指的是神靈可憑附之處,這一點也反映出日本人認為神明棲身於萬物當中的獨特思想。當佛教在6世紀自中國傳入日本後,日本人也養成了在佛前獻花的習慣(供花)。
室町
「書院造」出現於室町時代,「壁龕」的誕生讓「花道」獲得了絕佳的發揮場所。
花從獻奉給神佛之物轉變為家中的擺飾。其後,花成為了待客間的點綴物,樣式開始奠定下來,「立花」這種插花形式因而確立。
京都的頂法寺(六角堂)池坊僧侶專慶所創作的插花引發關注,他運用嶄新的手法將「供佛用的花」轉化為「觀賞用的花」。>>「花道」的誕生
繼承專慶理論的專應奠定了「花道」思想,並為後世留下記載立花基本形態的口傳書。
安土桃山
池坊專好(第一代)應眾多戰國大名之邀為其插花,因而打響名號。繼承了第一代衣缽的第二代專好同樣活躍於宮廷以及貴族、武士的宅邸中,並將「立花」集大成。在立花中,決定花形結構的枝條被規定為7枝。
千利休將茶湯集大成,茶花誕生。
江戶
立花在江戶時代成為廣受老百姓歡迎的才藝。之後,隨著茶湯在老百姓間的人氣高漲,像茶花一樣可自由發揮的「拋入花」也流行開來。18世紀中期以後,由3根枝條所構成的不等邊三角形來表現「天地人」的「生花」形式確立,各式各樣的流派相繼問世。
明治~
生花成為眾多年輕女性學習才藝的選擇。
在西式住宅增加後,符合客廳而非壁龕風格的「盛花」(盛り花)形式誕生,花材也開始使用西方花卉。進入昭和時代後,前衛的花道蔚為流行。
(延伸閱讀:戰國第一美女、織田信長的妹妹「阿市」命運多舛 梅開二度最終卻為他赴死)
花道中有為數眾多的流派。根據流派不同,在用語上除了「天地人」這樣的稱呼以外,還有真副體、序破急、體用留、真副控等各式各樣的稱謂。
花道中以三根枝條為中心結構,此一概念的基礎源自於「天與地之間存在著人,和諧的宇宙因而成立」這種古代中國的思想。不過每根枝條的名稱會因流派而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江戶時代的日本工商業活動相當發達 為何沒有像英國一樣發生工業革命?)
花剪
用於剪花或是枝葉的剪刀。跟一般的剪刀相較之下,花剪的握把會比刀刃要來得長。
花器
插花用的器皿,花器的材質五花八門,但最重要的是能否與花材和諧搭配。
花留
將花固定於花器中的用具。江戶時代還曾經生產過刻意外露的花留。劍山的出現則是始於明治時代末期。
*本文摘自《日本文化の圖解小百科:如何過節、品茶道,專為外國人解說的文化小百科》,原點出版。
山本素子
生於京都,立命館大學畢業。
曾任職於出版社與廣告公司,其後以自由作家與編輯身分自立門戶,曾參與多本書籍與雜誌的編輯。經手過的案件內容多元,包括全方面的日本傳統文化、政經、美妝與料理等題材。近年來以日文教師身份活躍,主要著作有《醫師‧登山家 今井通子》(理論社)、《現代陶藝家20人》(每日出版社 合著)、《日本的傳統文化(日英對照版)》(IBC出版)等。
繪者簡介
小川花梨
出身於岡山縣的自由插畫家,目前生活區域在岡山,以繪製插畫或漫畫為日常。喜歡旅行、吃東西跟KIRINJI樂團。著有漫畫圖文書《搭上夜行巴士出門去》(EASTPRESS)。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