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革命在九千年前的近東展開,後擴展至希臘和伊朗,然後持續往東西兩方發酵,為人類帶來農業、食物貯藏與早餐。
原因現在清晰可見(從序曲探討四份文學作品的早餐可見端倪),那就是我們需要貯存食物以供早餐糧食上的需求。在人人吃早餐的年代,普通家庭沒有時間可以慢慢煮出完整的餐點。
香煎培根和其它種類的肉品、內臟還行得通,用貯藏榖物燉煮的粥口感濃郁,烤土司或煎烤麵包也沒問題,岸上的陌生人教船上的門徒烤的小魚也很完美。要是有人能半夜起床烤麵包(也許同時餵寶寶喝奶),能吃到新鮮烤麵包的滋味實在美妙。或像尤茂斯和奧德修斯一樣,重煎煮好的肉也可以,或是煮好的隔夜肉也能夠冷食。以上都不是問題。當破曉之際,這些早餐的點子不消幾分鐘就做得出來。
要是一開始沒有製作麵包的麵粉、沒有預前醃製乾肉,就無法從容享受早點。要是按照狩獵採集的習慣,前一晚就吃光皮酥內嫩的烤肉,就不會有早餐。早餐首度在新石器革命現身,之前還不見蹤跡。
可惜菜色還是有限。考古學家普遍的看法(並非所有人都贊同此觀點):新石器時代早期豢養動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肉品。當初還沒人想過飲用動物乳品,如果理論學家說的沒錯,新石器革命後約三百年發生了「副食品革命」,引進羊毛與乳品的使用。這類產品有個特殊性,那就是在不宰殺動物的情況下即可獲得,動物還會持續製造毛皮與乳品。
但若想不浪費又經濟地使用乳品,就需要特殊處理。在前現代的環境裡,乳品無法新鮮保存超過幾個小時,運送也是完全不可能。在冰箱發明之前,就連牛油的用途都不廣泛。牛油製作很費工,若不想造成浪費,就得費盡心力地貯存。當有人發現保存乳品的高營養價值,並把乳品製成乳酪時,真正的革命才降臨。乳酪要是製作、保存良好,可以保存上至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對古埃及人、蘇美人、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後人、西臺人和史前希臘人來說,乳酪是眾所皆知的食物。寫出《奧德賽》的詩人也熟知,我們也是多虧野蠻的車輪眼巨人才知道的。當時奧德修斯還差點逃不過他的手掌心。
車輪眼巨人不僅吃人,還製作乳酪。所以在尤茂斯的農場裡,早餐沒有乳酪的機率微乎其微:他當然只是豬農,不是牧羊人,可是牧羊人米朗修斯(Melanthios)也來自同一個經濟單位,自然會製作乳酪。我們如果相信(有的人過去深信不疑,有些古典學家現在或許依舊相信),《奧德賽》描述的生活方式完美合理,是人類靠自身茁壯得來的卓越進步,那尤茂斯的早餐中不見乳酪可能非屬巧合:肯定是經過理性思考的證據,甚至是精算後的節儉。
前一晚,尤茂斯大方宰殺一頭乳豬,煮給意外來訪的客人「喬裝成乞丐的奧德修斯」當晚餐。當天還有剩肉,而在荷馬的世界裡沒有浪費二字,所以他們早餐得吃掉剩肉。暫且不談荷馬世界的理論,我們先記得這個例子,之後還會讀到更多用前一天剩菜做早餐的案例。
尤茂斯的早餐沒有乳酪,提比利亞海岸只有麵包和魚,喬德家被迫放棄的農場也沒製造牛奶或乳酪,所以無法供應。序曲引述的四份早餐中,只有一份早餐提供乳酪—看守人女兒瑪格麗特做的早餐,她說除了牛油和乳酪,還會有「鹿內臟」。
1947年生於英國利物浦,畢業於劍橋大學。是旅居法國的語言學家、翻譯和歷史學家,為英國語言學會名譽特別會員。以《調味料的人類史》一書獲選國際美食協會「世界食譜書大全」英文書籍最佳好書獎。著有眾多食物史書籍,包括《A到Z的古代世界食物》、《拜占庭的味道》和雷克遜美食系列的《世界乳酪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