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 林楷倫 近期出版的《廚房裡的偽魚販》書中,以供貨給餐廳的魚販角度描述廚房裡的辛酸血淚史,描述餐飲業工時長,即便空班休息時間仍有備料等工作需要完成。從書裡的故事不難發現這就是餐飲業常見的兩頭班;將一天以午、晚餐作為分界,常常早上十點上班、晚上等客人用餐完、收拾好,往往十點才能下班,工時超過 12 小時可說是常態。
作為曾經執掌台北三星餐廳「頤宮」的名廚陳泰榮(人稱早哥),在工時部分便談到如今時代不同,但是餐飲業的工作環境、時間幾乎沒有改變。早哥說「現代人重視生活品質,要符合勞基法時數等這些都有影響。」加上菜色需求提升,以前一道菜可能只要五個人力就能完成,現在要七個人,因此人手確實很不夠。
作為曾經執掌台北三星餐廳「頤宮」的名廚陳泰榮,提到現今餐飲業人手確實很不夠。(吳文元攝)
問及早哥來到高雄,人才會不會更難找?早哥反而給出意外答案,他說到:「高雄人才比較好找,不像台北餐廳的人才很容易被搶走。」原來台北餐廳多、供需不平衡,只要空班時間聽到有人來辦公室敲門,就知道這個人要被挖角走了。
慶幸的是,由早哥邀請的行政主廚胡鑑波曾在高雄的飯店任職,胡鑑波主廚靠著過往人脈才找到足以讓餐廳開幕營業的員工。但「雋 GEN」的餐廳經理吳淑州也補充道,「到其他餐廳用餐也會隨身攜帶名片,看到不錯的人就會遞上名片」。
對於人才未來抱持憂心的早哥也說:「不是每個來的人都可以立刻達到標準,必須有段時間適應磨合,才能符合米其林餐廳的要求,畢竟所學的境界不同,要慢慢帶領、多用心。」用心指的是在上位者的自己。
除了用心,早哥也說到最重要的薪資問題,「餐廳在規劃時就有設定好薪資範圍,廚房內場的整體預算跟其他同等級的餐廳相比,應該多了兩成。」由於「雋 GEN」的要求標準較高,因此薪資範圍當然也提高。
人力成本增加,那業主怎麼看呢?萬象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嘉聰說「要做好一間高雄最頂尖的中餐廳,人才是最基本的,都已經花了這麼多錢在開餐廳了。」言下之意是薪資調整是必然之事。
中餐廳的內場員工不只在廚房,「雋 GEN」也提供主廚在饕客面前烹調的服務,圖為行政主廚胡鑑波。(洪卉琳攝)
「Restaurant A」的主廚黃以倫也說到,員工確實會以薪資作為考量,「當大家沒有看見品牌力的時候,就會轉往其他目標,像是可能會在到職三個月內,期待薪資是否有所調整。」
但他認為「主廚看的反而是這個產業的發展性,包含人際關係、資源差異等等。」上位者與員工看待工作的角度不同,連帶可接受的工時也不一樣。「我用自己的狀況來計算會有點不準,後來執行營運公關總監 Gladys 換了一個更有利於同事的算法,確實會讓薪資結構更貼近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期待值。」
提高薪資固然能增加員工忠誠度,但是「香色」主廚邱一中也在思考關於人力的替代方案。「產業缺工衍伸出很多方法,像是 QRCODE 點餐,但是需要投入較多勞力的高級餐飲,有什麼解方呢?」
他思考著,「有沒有地方可以生產高湯等,取代這類的前置作業,減少一兩個人工做出基礎風味的方法?」如果有個環節可以先行製作好基礎的香料油、醬汁和高湯,也許就能減少現場的時間與人力。
因此他實驗性地做出『蘋果辣椒醬』,透過這個醬料再延伸至料理內,而他也說「雖然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半成品,但是如果越來越多餐廳有這個需求,就反映了這個議題能有繼續被討論、優化的作法,進而有所解方。」
談到料理過程,「NOBUO」主廚 Nobu 丟出了一個疑問,他說「資訊快速流通可以增加很多事情的進程,但是為什麼只有廚藝這件事,在過去 150 年來進步這麼少?」Nobu 探討的問題有點哲學,明明科技進步得連銀河系都能去了,「為什麼我現在還要花時間切蔬菜丁?為什麼還要用鍋子煎牛排?」
他認為餐飲業和其他產業的進化不在同一個水平,即便有大量廚房工具可以運用,但是精緻餐飲還是得花時間才能切出理想的蔬菜丁、花一個多小時磨完客人用的 16 把刀子。「如果哪天都不需要做這些的話,是否可以在料理上思考得更多?」甚至還能解決缺工問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