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少年少女 要怎麼在大人的限制下談戀愛呢?

鄭麗玲    2018年07月15日 16:00:00
明治橋和新店碧潭划船,並為當時台北地區男女約會聖地。圖為日治時期明治橋。原位於今台北圓山附近,2002 年在馬英九市長任內遭拆除。(攝影:李火增,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提供,玉山社授權)

在當時雖然中等學校都是男女分校,但是由於校際活動盛行,跨校戀愛也是可能發生的情況。筆者所訪問就讀台北工業學校的老校友,提到校園趣事時說:教國語(日語)課的岩崎老師的女兒,就讀台北第一高女,和本校教練課(類似現在軍訓課)老師的兒子(就讀台北工業學校),兩人都是游泳選手,校際比賽中經常遇見,進而相戀。有次翹課去圓山明治橋下約會,被教護聯盟老師發現通報學校,雙雙遭記大過。明治橋下可以划船,和新店的碧潭並列為當時台北地區男女約會聖地。寶貝女兒竟然和授課的學生談戀愛,大受打擊的國文老師沒有心思上課,每天都叫學生自修。

 

1940 年任職《台灣日日新報》家庭生活版面的記者楊千鶴,在戰後出版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一書中,也提到她就讀靜修女中二年級某天,收到公學校時代好友堂哥的情書。因為不是住在宿舍,沒有會拆信的舍監,仰慕者很聰明的捏造女性的名字避人耳目,兩人開始私下通信,最後被長她多歲的三哥發現,委託徵信社去調查,才事跡敗露。

 

日常生活上課通學,異性男女見面互動的機會增加,也成就了通學路上的小小暗戀。1941 年台北帝國大學為解決招生不足的問題,決定設立大學預科,類似現今大學為了生源,向下開始搶生源附設高中一樣。台北帝大這所台大前身學校,在設立之初的招生情況,除了醫學部之外,一直呈現無法招滿的情況,這是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

 

台北帝大預科成立後,校址在士林,住在城內或現在台北北門以東的學生,得搭乘從淡水往台北的火車(即現在捷運淡水線)。一到上下課時間士林站必定塞滿上下車的台北帝大預科生。一位日籍學生田中正也回憶,當時的火車是僅有兩節車廂的小小車輛,時常在車廂上看到身材嬌小,穿著水手服制服,長得像吉永小白合(二次大戰戰後初期被譽為國民演員,氣質高雅出眾,至今仍是日本十大美女的第一名)那樣美麗的淡水女學校學生。

 

吉永小百合(圖片取自網路)

 

田中同學每天上學車廂若遇到她,心中便有「啊!真幸運」的感嘆。1945 年8 月15 日本投降後,處在等待遣返的不安中,某日經過西門町,竟然又偶遇這位「淡水線女孩」。好像被電擊般,田中停下腳步,內心交戰:就這樣走過去嗎?要不要出聲招呼她?猶豫之間兩人擦身而過。田中終於鼓起勇氣從背後叫住她,但是面對轉過身來滿臉困惑的女孩,他的勇氣霎時消失無蹤,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只低著頭說句:不好意思。

 

美麗的暗戀可能只待追憶,事實上,通學公車上更多的是不知如何表達情感的「白目」中學生,在一大早擠滿通勤學生的列車或公車上,故意調侃、作弄女學生。通常這種行為一定會引來教護聯盟的注意,太過分的會被記下來,通報學校處分。

 

中學生若住在宿舍,因為有舍監嚴密監控生活起居,戀情更不容易發展,但是也有例外。筆者訪問住學校宿舍的台北工業學校校友,他提到和妻子命中註定的邂逅。某次放假回嘉義家,午後雷陣雨,媽媽擔心還在讀小學的妹妹淋到雨,派哥哥拿雨具到學校,他到校後找不到妹妹的教室,正好遇到一位六年級女學生,卻發現她的名字和妹妹一模一樣。兩人因為這樣認識、通信,最後結婚。聽完之後我很順口的說:哇所以你們算是自由戀愛結婚的耶。老先生很緊張、認真的說:「沒有沒有,那時不能談戀愛。」當時中等學校禁止學生談戀愛,收到情書會被學校記過,舍監也會拆信看,但是因為未來的妻子和妹妹同名,以「妹妹」名義躲過舍監老師的「法眼」。

 

*本文摘自《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玉山社出版。

 

 

【作者簡介】

鄭麗玲

高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專攻台灣史,以日治時期社會、教育為研究主軸。近年來開始發展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與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共同進行立基於土地,結合歷史與文化的創意發想,開發文創產品。著有《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8月);《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縣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風華  北科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08年)、《台北工業生的回憶》(1-3輯)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百年風華  台北科大學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稻鄉,2012年3月)、《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蔚藍,2015年1月;日文版,創元社,2017年)。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閱讀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閱讀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