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誕生六十周年 謝金魚、祈立峰對談金庸

上報生活圈    2019年02月14日 11:00:00
為了緬懷金庸,史學作家謝金魚(左起)、祁立峰與楊曉斌進行對談(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去年十月底逝世,引發全球書迷哀悼。他的《神雕俠侶》自1959年於《明報》開始連載算起,今年剛好是六十周年。台北國際書展13日特別舉辦對談講座,邀請史學作家謝金魚、著有《讀古文撞到鄉民》的祁立峰,與台下的書迷們一起聊金庸。

 

過去研究古代史學的謝金魚,因為指導教授的淵源,自稱是「金庸的師妹」,回憶起當年,父母為了增進謝金魚的語文能力,送給她第一本的金庸作品就是《射鵰英雄傳》,以至於書中的主人翁郭靖呆萌形象深植在她心中,甚至影響至今成為看待男性友人的一種標準。

 

不過,謝金魚最喜歡的金庸作品是中篇的《白馬嘯西風》,她坦言:「高中第一次看的時候看不懂,甚至希望金庸先生出來面對,但大學再看過一遍之後竟覺得很感動,每個時期看金庸都有不同的體悟。」

 

 謝金魚(左)最喜歡的金庸作品是中篇的《白馬嘯西風》(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祁立峰分析,一般武俠小說通常都圍繞著兩大主題:復仇與爭霸,《神雕俠侶》一口氣融合了這兩大主題在書中,男主角楊過的設定也很有趣,是當時第一個學過各家門派、又獨自發展出嶄新武功的男主角,對後世影響很深。

 

祁立峰也坦言,當初接這個講座壓力很大,畢竟現在有非常多金庸的擁護者,已經形成一派「金學」不敢得罪。雖然話是這麼說,祁立峰還是不禁在臺上「引戰」一番,像是他提到如果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金庸的作品,會發現他有點父權主義和華夏本位。

 

祁立峰(左)認為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金庸的作品,會發現他有點父權主義及華夏本位(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謝金魚也說,金庸小說裡面有部分的情節不符合真實歷史,像是蒙古軍攻打襄陽城的時候,成吉思汗早已過世,或是書中對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的描述很不像真正的蒙古女性等等,不過她也說「武俠小說有趣的點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史實之中,創作出無限的可能,看似超現實的招式背後,真實的人性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為了紀念這位國寶級大師,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特別舉辦「金庸茶館」跨域特展,除了展出珍貴的手稿真跡、親筆揮毫的墨寶,還有歷代版本的金庸小說,遊客通過指定任務之後,還能夠獲得金庸絕版漫畫明信片。更多活動資訊,可以上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網站查詢。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閱讀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閱讀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閱讀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