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德仁將於今年(二○一九年)五月一日即位,日本也將迎來新的紀年「元號」,取代使用長達三十一年的「平成」。順帶一提,「平成」元號在日本歷史上是使用時間第四久的,最久的則是平成前一個元號「昭和」,維持了六十四年。第二久的也是屬於近代的「明治」,用了四十五年。「平成」、「昭和」和「明治」皆屬於後文將提到的「一世一元」,即天皇終身只使用一個元號。換言之,近現代的元號使用年限,與天皇的壽命緊緊扣在一起。明治以前的元號則沒有這個原則。
自從平成天皇宣布讓位後,日本國內便開始猜想新「元號」會是什麼。而事隔三十一年再次迎來更改「元號」的時機,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元號」與「年號」的分別是什麼?日本史學者胡煒權指出,日本人有這個疑問,是因為有些書用的是「年號」,另一些則用「元號」,因此,他們好奇兩者的分別。
大多數學者稱兩者都一樣,有些專家對元號與年號的分別有不同見解,總的來說,按照日本最有公信力的辭典《廣辭苑》解釋,現在日本的「元號」與「年號」都是「指稱年代的稱號」。現行日本憲法裡的「元號法」(一九七九年訂立)也是依照這原則,將天皇換人時的兩字漢字紀年稱呼(如:明治、平成)統稱為「元號」。所以,按照習慣來說,「年號」是「元號」的別稱,已經基本同義,本文也依此原則統稱為「元號」。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元號的制定方法(古代編)
請大家參考《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第一部+第二部套書》附錄的年號表,便可以發現日本自七世紀創造「大化」年號後,一直沿襲到現在。明治維新時,政府宣布一個天皇一輩子只會使用一個元號,即所謂的「一世一元制」。其實江戶時代晚期便有儒學者主張「一世一元」,而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時就已經這麼做,清朝也如此。可是,明治天皇以前,幾乎歷代天皇都擁有超過一個元號。另一方面,按照以上原則,天皇死後的諡號將以元號來命名,這與古代元號、諡號分開的習慣完全不同。
日本史學者胡煒提到,從前天皇諡號的取名方法繁多,而且沒有既定原則,有些按天皇陵寢所在地或居住地;有些按中國古代的諡號方式,也就是德行表現;更有些諡號是天皇本人生前決定好的(如後醍醐天皇)。由此可見,「一世一元制」後,不僅是年號,連天皇諡號也迎來了根本性的變化。
古代天皇更改「元號」,有四個因素:
①天皇因故換人,稱為「代始改元」。
②國家出現喜祥之事,稱為「祥端改元」
③國家出現不吉凶事,稱為「災異改元」。
④按照曆法規定改元,稱為「革年改元」。
在四大因素影響下,我們不難想像頻繁更改「元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順帶一提,前三個因素都難以預測,最後的「革年改元」卻有跡可循。所謂的「革年改元」,就是按照曆法,每逢「辛酉」與「甲子」之年便改元,以配合自然變化(也有不改元的例子)。
在古代,每當需要改元的時候,便會由熟悉中國古典的貴族(文章博士),從典籍中找出意思吉祥的字句,再取出幾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元號備案,供天皇和高級貴族商議,再以天皇名義決定採用。元號在早期曾出現四字年號(如「天平勝寶」、「神護景雲」),但大致以兩字為主。
前文提到,元號最終由天皇決定,可是到了幕府政權和戰國時代,大多受到幕府意向影響,甚至會因幕府或當時的權力者要求,隨時更改元號。另外,在戰亂變多的室町時代末期至戰國時代,關東地區曾短暫出現一批不經朝廷批核的「私製元號」,反映當時王權與朝廷影響力的衰弱。
而元號改定後,如何通達全國?在政治穩定時,自然通過朝廷或幕府來傳達,而在戰亂時代則只能靠個別人士到地方時傳達,再間接地分傳出去,因此在戰國時代曾出現「年號不詳」,或沿用舊年號的情況。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元號的制定方法(現代編)
到了現代,天皇不再是萬民膜拜的「現御神」,元號也自然要依循憲法層面的規定。按照上述的「元號法」規定,產生流程如下:
①由政府委託指定的學者提出幾個候選元號,原則上以兩個漢字組成。
②經過內閣官方長官考慮後,再由首相從中劃定數個最終候選元號。
③最終候選元號會交由各界專家代表開會檢討,再提出意見。
④專家代表的意見呈交給參眾兩院的正副議長考慮,並提出意見。
⑤政府各部署的長官開會後,再提交內閣決定。
⑥新天皇在內閣最終決定案上簽名。
⑦政府正式頒布新元號。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說,今年的新元號也會按照以上的程序和原則來制定,天皇不再定義自己的時代,他在整個甄選程序中沒有任何決定權,只能等待專家小組、參眾兩院的正副議長,以至內閣成員決定。他在簽字時才能正式得知自己的「任期代號」。換句話說,天皇與元號已經只剩下形式上的關係了。
*本文摘自《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第一部+第二部套書》,時報出版。
胡煒權
香港人,日本國立一橋大學博士。
2007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國費留學金留學日本,2010年取得日本廣島大學碩士(歷史與文化遺產學)學位,專攻日本中世史(專治戰國史),於日本國內的學術期刊發表六篇論文、並於多個研究會上發表研究報告。現為戰國史研究會、東北史學會、地方史研究協議會、日本歷史學會等學會會員。
著有《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和《日本戰國織豐時代史》。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出版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出版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藝文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