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麵、蒲燒鰻魚和天婦羅等江戶美食都出現之後,握壽司才終於登場。握壽司是四大美食中最晚出現的食物,其歷史卻最為古老。早在一千三百年前,日本人便開始食用現代握壽司的源頭熟壽司了。
熟壽司是把用鹽醃漬的魚肉和米飯一起放入容器中,用重物加壓,長期醃漬而成的醃魚。米飯中的乳酸發酵促使魚肉熟成,完成帶有酸味的魚類發酵食品。近江地區(滋賀縣)流傳至今的鯽魚壽司便是熟壽司的代表。
新井白石在記錄詞彙由來的《東雅》(享保二年)中提到「鮨 讀音スシ【五十五】。(略)ス(SU),醋也。シ(SHI),助詞也。以飯與鹽覆魚,生酸味,故而得名」。換句話說,因為「醋シ」(酸味之意)所以才叫「鮨」。
【五十五】譯註:SUSHI。
熟壽司在奈良時代是稅賦之一。養老二年(七一八)制定的《養老令》〈賦役令〉規定成年男子(二十一到六十五歲者)必須繳納「調」(稅賦的一種)。
一般「調」繳納的是纖維製品,不過也包括壽司等其他指定物品(歸類為「雜物」)。以壽司為例,規定繳交「鮑魚壽司二斗」、「絲綢殼菜蛤(類似淡菜,是日本人自古以來經常食用的貝類)壽司三斗」或「各類壽司五斗」。
奈良時代的日本政府向國民收取壽司,作為稅賦。由此可知,日本人從一千三百年前就愛吃壽司了。
當作稅賦的壽司除了鮑魚和絲綢殼菜蛤之外,還能繳納「各類壽司」。所謂的各類壽司到底包括那些壽司呢?根據納稅人在納稅品上綁的木簡,發現當時的民眾繳納了鮑魚、絲綢殼菜蛤、鯽魚、鯛魚、鰹魚和窩斑鰶等等。
雖然絲綢殼菜蛤現在已經不再用來做壽司,鯽魚目前依舊是滋賀縣名產「鯽魚壽司(熟壽司)」的原料,鮑魚、鯛魚、鰹魚與窩斑鰶也仍舊是典型的壽司料。
原本中國古代稱熟壽司為「鮓」,「鮨」指的是用鹽醃漬的海產類內臟。日本人把兩者混為一談,因此壽司在日本寫作「鮓」或「鮨」,到了江戶時代則加上討吉利的「壽し(SHI)」。
熟壽司到了平安時代依舊是稅賦之一,以平安時代中期的法典《延喜式》(延長五年,九二七)為例,當中記載了各地繳納的壽司,包括鯽魚壽司、鮑魚壽司、絲綢殼菜蛤壽司、絲綢殼菜蛤與海鞘混合的壽司、琵琶鱒壽司與鮭魚壽司等等。
除了魚類的壽司之外,還發現山豬壽司和鹿壽司等名稱,可見當時也繳納野味壽司。
熟壽司的製作時間漫長(現代的鯽魚壽司要花上一、二年),製作完成後丟掉化為糊狀的米飯,只吃魚肉。
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明治大學文學部史學地理學科畢業,飲食文化史研究專家,著有《居酒屋的誕生:日本江戶時代的酒食文化》。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譯有《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被隱匿的校園性犯罪:老師叫我不要說,這都是為我好》《不妥協的設計:無印良品的適切生活提案》《居酒屋的誕生:日本江戶時代的酒食文化》等等。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