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武俠小說,無論如何離不開「江湖」。江湖屬於俠客,反過來說,俠客也只能生活在江湖之中,這是讀者近乎常識的判斷。只是「江湖」究竟是何意?為什麼非與武俠連在一起不可呢?卻很少有人探究。
「江」、「湖」兩字既可單用,也常合併使用,作為專有名詞時則指長江和洞庭湖,作為共名時則泛指「三江」和「五湖」。《莊子》一書中最早出現「江湖」一詞:「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内篇・大宗師》)而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則把「江湖」與廟堂對立的文化意義表現得最為清楚。
因此後世作家,不滿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的黑暗,就有意標舉與之相對的民間社會的江湖文化。《水滸傅》裡被逼上梁山的就是一幫江湖英雄,他們闖蕩江湖、行俠仗義的故事就是一部《忠義水滸傳》,舊名就叫「江湖豪客傳」。
武俠小說裡更常提及「江湖」,武俠小說名家古龍藉殺手燕十三之口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進一步的含義。在江湖裡,可以和愛侶雙劍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
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這就是江湖。最後古龍對江湖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這個莊子以寓言形式闡述玄妙真理的「江湖」,因為古龍等人筆下的武林人物的出場,也變得更為沉重,充滿了人世間的恩怨和哀愁。
九州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相傳堯時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即「冀州」,「濟、河唯兗州」,「海、岱唯青州」,「海、岱及淮唯徐州」,「淮、海唯揚州」,「荊及衡陽唯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唯梁州」,「黑水、西河唯雍州」。
從字面上看,「州」字的金文像河流環繞的高地的形狀。《說文解字》解釋說:「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義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既然「州」是很小的地方,「禹別九州」的「九」就不一定是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
「九州」的本義,應該是對古代中國不同部落、不同文化區域的總稱。由此「九州」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龔自珍〈己亥雜詩〉裡的著名詩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悲。」其中「九州」一詞就是泛指當時的中國。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