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既然是主人翁,自然對小朋友們的教育,就不能太隨便。話說日本關於兒童的節日,總共有三個,相信常來日本的看倌們,大概都知道,不就是女兒節、端午男兒節跟七五三。每一年的第一個跟兒童有關的節日,就是三月三日女兒節了。
女兒節顧名思義,就是女孩們專屬的節日,日文稱為雛祭り,又稱為桃之節句。每年到了女兒節這一天,家中有女兒的家庭便會在客廳之中擺上一個階梯狀的台子,由上至下、由少至多的擺上穿著華麗和服的人形偶,這些人偶稱之為雛人形。
日本女兒節的由來,是源自於中國唐朝的上巳節中,送厄船與流觴曲水等活動。相傳是一對家中有女兒的夫婦,因為女兒生病後,經高人指點紮紙娃娃,讓病痛轉移到紙娃娃身上,然後放入河裡流走,沒想到因此女兒居然痊癒。
也因此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那一天,人們便會紮紙娃娃放水流,而文人們也聚集一起吟詩作賦,著名的王羲之蘭亭之會,就是在上巳節這天舉辦。也因此上巳節有消災祈福、淨身解厄的意義,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當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日。之後在平安時代時,傳入日本。
當時的平安京朝廷貴族,也跟著如法炮製,玩起了流觴曲水的遊戲,以及做紙娃娃,放入河裡流走的祈福活動。之後平安京的貴族女子之間,開始幫人形娃娃打扮華麗的服飾,到了江戶時代演變成到了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只要有女兒的家庭,就會在家中擺飾這些華麗的人形,慶祝女兒節。
演變至近代,明治維新之後,將女兒節改為新曆的三月三日,但雛人形該擺還是要擺,畢竟已成為女兒節最重要的活動了。女兒節的雛人形相當精緻與講究,擺設的方式也有其意義,一般來說整套的雛人形,從上到下總共分為七階,第一階稱為內裏雛,為一對天皇與皇后;第二階則是三人官女,分別手持酒、酒杯、酒壺等。
第三階則是五人囃子(樂隊),分別為謠、笛、小鼓、大鼓及太鼓等;第四階為左大臣及右大臣;第五階是三人侍衛;第六階為小型嫁妝等道具;第七階則是牛車、轎子或是重箱等道具,共約15尊人形。不過有些會增加三歌人(柿本人麻呂、小野小町、菅原道真)、三賢女(紫式部、小野小町、清少納言)或是小兒一對等,讓整體擺設更加豪華。
當然擺起來很霸氣,但費用也就很驚人,通常如果要組一整套雛人形,幾十萬是跑不掉。如果出自名家或是老舖,那很有可能要價百萬以上,根本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的。所幸雛人形通常在女兒要結婚時,通常是當成嫁妝帶走,所以可以代代相傳,很多名門出身或是較具歷史的家庭,雛人形的陣容都相當龐大,甚至於有從江戶時代就傳下來的,相當珍貴。
至於一般家庭,現在也大多是只需要基本款(就是內裏雛),價格自然也就實惠許多,人人都負擔得起。而且現代社會講求多樣化,所以這些人形不侷限於過去的傳統樣式,反而像是凱蒂貓、甚至於東京迪士尼樂園還有米老鼠與米妮版的,很多外國觀光客還買回去做紀念。
在時序進入二月中之後,只要家中有女兒的,就會把雛人形拿出來擺設,象徵女兒們可以健康地長大,直到三月三日當天就得要把雛人形收起來,否則會有女孩可能嫁不出去的傳說。而三月三日當天,則是要吃花壽司與蛤蜊湯,會喝蛤蜊湯,是因為蛤蠣有兩片貝殼,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象徵女性對於愛情的專一。
另外還有吃菱餅,喝白酒等習慣,當然時序進入三月,不但是桃花的季節,也象徵春天的到來,春暖花開,到處都呈現著粉紅色的意象,過了這一天,日本人緊接著,就將迎接櫻花季的到來了!
※作者為本報駐日特約記者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旅遊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旅遊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