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鐵男見聞】串起東京與千葉的「東京灣橫斷道路」

陳威臣    2018年08月05日 10:00:00
「海螢」不但可以欣賞東京灣夕陽,還可以看到準備降落羽田的客機,照片左側就是風之塔。(攝影:陳威臣)

位於關東地區的千葉縣,擁有 5157 平方公里的遼闊面積以及六百萬人口,境內不但有重工業,還有發達的農業與休閒產業,是東京的後花園與衛星城市。此外東京的玄關成田機場,以及相當熱門的東京迪士尼也都在千葉縣。

 

也因此,千葉縣一直都是首都圈內非常重要的行政區之ㄧ。但由於地形的關係,東京都與千葉縣之間,橫跨了相當寬廣的東京灣,也讓千葉不若神奈川縣或是埼玉縣一般,可以輕輕鬆鬆地就前往東京都。

 

尤其是住在房總半島的千葉人 ( 像是木更津、茂原或是館山 ) 要前往東京,只能沿著東京灣經過千葉市、習志野市、船橋市、浦安市與市川市等地,光是開車就得耗上兩三個小時以上。也因此長久以來,千葉縣就與首都圈內的其他城市不同,多少保留了一些自然風光,但不若其他都市般的進步。

 

東京灣橫斷道路川崎地下段,全長將近10公里,是日本第四長的公路隧道。(攝影:陳威臣)

 

日本政府為了改善這個狀況,所以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計畫,就是興建一條海底隧道直接連結千葉與東京,這樣子往來兩地的時間將會大幅縮短,只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所以直到 1980 年代,日本道路公團才開始進行這項期待以久的大計畫。

 

1986 年 10 月 01 日,東京灣橫斷道路株式會社正式成立,並且開始進行這項龐大的工程,歷經十一年的興建,這條橫跨東京灣的聯絡道路終於完工,並且在 1997 年 12 月 18 日正式通車!

 

東京灣橫斷道路又稱為東京湾アクアライン ( TOKYO WAN AQUA-LINE EXPWY ),從神奈川縣川崎市的首都高速灣岸線分出後,至千葉縣木更津市與館山自動車道連接,全長共 15.1 公里,全線設置四個車道 ( 未來可以擴充為6個車道 ),行駛速度定為 80 km/hr。

 

東京灣橫斷道路的木更津段,為了要讓大型輪船通過,因此部份路段相當高,形成了相當高聳的造型。(攝影:陳威臣)

 

東京灣橫斷道路共區分為兩個主體,川崎側為一段長為 9.6 公里的海底隧道(是日本第四長的公路隧道),並且興建了一座小型人工島,命名為川崎人工島,上方有一座圓錐狀的建築物,稱之為風之塔,作為海底隧道換氣之用。至於木更津側為長 4.4 公里的跨海大橋,中間則興建一座龐大的人工島,以連結海底隧道與跨海大橋,兼做緊急逃生之用。

 

這座龐大的人工島,正式的名稱為木更津人工島,不過這座人工島卻有一個相當浪漫的愛稱,叫做「海螢」(海ほたる)。海螢是一種海中的甲殼類生物,體型十分微小,不過夜間會發出青色的光芒,宛如螢火蟲般,群聚時整片海洋會發出淡綠色的螢光,十分美麗。

 

當初木更津人工島興建完成後,設計單位在上面規劃了一座大型的休息站,並且公開招募這座休息站的愛稱,後來海螢這個名字獲得了大部分人的喜愛,就成了這座人工島的別稱了。

 

東京灣橫斷道路上唯一一座休息站 ─「海螢」,不但有販賣千葉縣的農特產品與紀念品的賣店,還有許多餐廳。(攝影:陳威臣)

 

海螢休息站 ( 海螢PA ) 共有五層樓,興建於長650公尺、寬100公尺的木更津人工島上。站內的設施相當完善,包括大小車輛的停車場,販賣千葉縣農特產品與紀念品的商店,當然也有不少特色餐廳,晚上還可以從海上欣賞東京灣的夜景,十分浪漫!也吸引了許多熱戀的情侶駕車到此一遊。

 

東京橫貫道路通車後,讓兩地原本需要花上兩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一下子縮短成僅需要30分鐘,可說是嘉惠不少通勤族。而許多巴士公司,也有開行巴士便利通勤客。三井集團還在木更津交通道旁,興建了三井 OUTLET,就是要以便利性吸引民眾到此。

 

只不過由於東京灣橫斷道路的建設經費高達一兆五千億日幣,也因此剛開通時,通行費相當昂貴,短短 15 公里需要支付 3000 日圓,造成使用者不如預期。當初開通前原本預計一天會有2萬5千輛汽車使用,20 年後每天使用者增加到5萬3千輛。然而實際使用率卻遠低於這個數字,直到 2005 年時,每天平均僅有1萬1千輛左右。

 

放置於海螢展示的潛盾機前方鑽頭切面,是當年興建東京灣橫斷道路時,曾經使用過的原件。(攝影:陳威臣)

 

也因此建設及營運當局 NEXCO 東日本,背負了相當大的財務與社會輿論壓力,因此決定試驗性地調降通行費,2009 年開始,普通車通行費更是調降至 800 日圓,結果2010 年度就增加到每日將近3萬車次的流量,近年來更是增加到4萬多車次,可見其成效。

 

目前要前往海螢,如果不是自行開車,也可以搭乘巴士,交通還算便利。當然下次要去千葉觀光,可以選擇東京灣橫斷道路,順便去海瑩逛逛,還可以看看準備降落羽田機場的飛機,將會有不同的體驗!

 

 

※作者為本報駐日特約記者​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旅遊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旅遊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