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農曆七月,是台灣人傳統的鬼月,今年的8月11日就是鬼門開的日子。但是在日本卻有一群歷史控,專門尋找名人的墓進行歷史巡禮,不但不忌諱,而且還成為了趣味休閒活動,看在台灣人眼裡,簡直是驚死人的活動,究竟有什麼魔力呢?
日本的墓園跟台灣的很不一樣,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的墓地還得要是風水寶地,另外就是台灣人對於鬼神的崇敬與看待方式,陰陽兩道殊途同歸,與日本人不同。加上日本因地狹人稠,自古以來墓園與住宅比鄰而居,許多墓地就在住宅區裡,很多不明究理的台灣人,經過的時候還會突然嚇一跳!
日本現代的葬儀形式,是在江戶時代成形,古早的年代雖然已經是以火葬為主,但進入江戶時代之後,佛教的興盛才讓日本人的墓開始出現以石塔為主體的形式,且江戶時代長達兩百多年的和平盛世,人們不再顛沛流離,所以逐漸成為方形石碑的家族墓。
不過當時日本的墓園,因幕府篤信佛教,還發展出佛教與神道教合一的狀態,所以武士階級大多葬在佛寺之內。這也導致現今日本的許多佛寺內,都有廣大的墓園,就連幕府德川將軍家,也都是葬在江戶的增上寺與寬永寺境內的德川家靈廟。
至於一般的平民百姓,雖然就在自家附近找地安葬,但也受到佛教與武士階級的影響,開始出現石碑式的墓,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們印象中的日式墓碑了。
然而過去的墓園除了佛寺所屬的墓園之外,也就是分散在各地的平民墓園,至於現今日本許多大規模的如公園般的靈園,又是如何出現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大正時代的都市規劃大師「井上清」了。井上清出生於1884年,1905年自東京高等農學校( 現在的東京農業大學 )畢業之後,便進入東京市政府工作,遇到了他的上司長岡安平。
長岡是日本現代造園的鼻祖,井上清跟隨長岡,規劃東京市的綠地與現代公園,成績斐然,因此井上清在1923年獲聘為東京市公園課長。井上清剛就任就遇到了關東大地震,以東京為首的首都圈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也因此在帝都復興計劃當中,順勢規劃了許多現代化的大型公園,加上多座華族與豪商所贈與的庭園,都在井上清手上逐漸完成。
除此之外,井上清從事都市規劃與造園建設當中,還參考了歐美的墓園規劃,將多座東京府內( 現在的東京都 )的墓地,進行整備作業,讓這些墓地綠化成為公園,不但美觀而且也比較不會那麼嚇人,還改了個名稱,變成了「靈園」!
就這樣,興建於1874年的青山靈園、谷中靈園、雜司谷靈園、染井靈園等,就在井上清的手上改造成為東京的知名墓園,其中青山靈園還成為賞櫻勝地。此外井上清還規劃完成了多磨靈園( 1923年 )、都立八柱靈園( 1935年 )等,讓東京的大型靈園公園化,也讓靈園不再如此地讓人害怕。
這些都內的大型靈園有許多名人埋葬於此,沒想到粉絲們因此就逐漸地前往靈園朝聖,這是墓地公園化後,令人意外的結果,就這樣逐漸形成了粉絲的墓地巡禮。
此外,由於地域別的關係,每個靈園都各自有其特色與粉絲群,例如谷中靈園是過去天王寺的舊地跡,還有寬永寺的墓園等,因園內有許多江戶時代的名人,如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公爵與美賀子夫人,就是葬於此地,也因此會來這邊巡禮的,大多都是喜愛歷史的粉絲們。
至於雜司谷靈園,許多藝文界人士都是葬在此地,包括鼎鼎大名的夏目漱石、小泉八雲、永井荷風、泉鏡花、竹久夢二、東鄉青兒等人,因此吸引了許多文豪讀者與藝術家的粉絲們,來到此地瞻仰他們心目中的偶像。
而橫濱由於當年幕府開港後,許多外國人到此,加上明治維新後許多應日本政府之邀前來日本發展的技師,都是住在橫濱當地,當然也有外國人墓地。有趣的是當年來日協助興建鐵道的多位技師如:艾德蒙.莫瑞爾、約翰.戴雅克等人,因故在日本過世,所以便葬在橫濱外國人墓地,還被列入日本的鐵道紀念物,吸引許多鐵道迷來朝聖。
至於最有人氣的青山靈園,由於各領域的名人都葬在此地,因而成為東京最知名的墓地。許多有錢人想盡辦法讓自己身後能葬於此地,與名人做鄰居,也由於名人太多,所以天天吸引非常多人到此一遊。日本知名文化雜誌東京人還曾出過特集,介紹青山靈園的名人墓,而管理處還印製了導覽圖,供民眾索取,按圖索驥逛青山靈園,就成了文青們的最愛。
葬在青山靈園的名人,雖然以政經軍的人士居多,不過學術界與藝文界的人士也不少,許多人都是書上或是電視上朗朗上口的名字,像是司馬遼太郎的名作「坂上之雲」,兩位主角秋山好古與秋山真之兄弟,或是國人非常熟悉的維新功臣大久保利通、曾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籐新平、台灣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大將與夫人、台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甚至於日本最有名的狗「忠犬八公」,也都是葬在青山靈園。
這麼多歷史名人,也難怪青山靈園一直都是日本最夯的靈園。此外像是橫濱鶴見的總持寺,剛好石原裕次郎就葬在此地,因此粉絲絡繹不絕。也就不意外為何鄧麗君過世後葬在金寶山,每年會有那麼多來自日本的粉絲到訪了,日本人的興趣還真是廣泛啊!
※作者為本報駐日特約記者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旅遊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旅遊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記者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施縈縈 yinyin@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