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不是只有燒王船!2018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送王儀式回顧

黃衍方、陳沛妤    2018年11月22日 22:00:00
(攝影:陳沛妤)

今年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在4日凌晨落幕,在鞭炮點燃的瞬間,現場濃煙四起,王船周圍的金紙化為熊熊烈火,象徵王船已經載著神明航向天庭。過去,人們經常把東港迎王的重點放在「燒王船」這件事情上,因此有「王船祭」的誤稱,它的正式稱呼是「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迎王祭典發源的確切年代不可考,但最早在清康熙年間已經有類似祭典的紀錄。最初舉行祭典的目的是為了除煞,位於台灣西南方的東港氣候潮濕,易生瘴氣,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只能尋求超自然力量的幫助,現代則轉為祈求平安為主。

 

東隆宮牌樓(攝影:陳沛妤)

 

迎王祭典的「王」指的是王爺,又被稱作「千歲」。迎王祭典三年一科(三年舉辦一次之意),每到這時候,玉皇大帝便會派遣五位千歲(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到東港「代天巡狩」,千歲們領著玉旨四處巡視,為東港的民眾消災解厄。

 

迎王祭典的第一天,東港的「七角頭」就會到海邊「請王」(當地又稱『請水』),將千歲各自請上神轎,展開之後為期四天的繞境活動。所謂的「七角頭」指的是東港的七個聚落,這些聚落在迎王祭典期間會擔任各神明的轎班,七角頭負責的神明會在上一科結束時抽籤決定,而因為神明的不同,轎班成員會著穿不同顏色的轎衫。

 

(攝影:陳沛妤)

 

而各角頭的代表廟宇被稱作「七角頭廟」,分別為:頂頭角的東隆壇、頂中街的進水宮、下頭角的東福殿、崙仔頂的鎮海宮、埔仔角的鎮靈宮、下中街的朝隆宮、安海街的福安宮,而朝龍宮和福安宮,又與主事迎王祭典的東隆宮,合稱為東港的「三大公廟」。

 

說到這裡,讀者可能覺得有點奇怪,不是只有五位千歲,怎麼會有七個轎班?因為除了代天巡狩的五位千歲之外,還有兩位神明,分別是東隆宮主祀的「溫府千歲」和「中軍府」。中軍府可以視為千歲的前鋒部隊,在「中軍府安座」之後,才可以開始正式建造王船。

 

(攝影:陳沛妤)

 

過去,中軍府安座規定要在舉行祭典前一年的農曆八月舉行,現在為了提早建造王船,東隆宮會在王船「豎舟參」(也就是立起龍骨)前就恭請中軍府安座,祂還能負責監視後續的建造工作。東港的居民早年以漁業為生,所以有很多厲害的造船師,因此衍生出王船的文化。

 

繞境結束後,第六天會建醮設宴「祀王」,第七天則是「遷船」,各轎班會帶著王船船身和其他部分繞行東港,每戶都會準備紙人作為替身,讓千歲把厄運帶走,第八天則為「送王」,工作人員會在海邊把王船組合起來,四周堆滿用麻布袋裝的金紙,然後將神明們依序請上船,最後才是大家熟知的重頭戲,點火把王船燒掉。

 

在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期間,整個東港鎮都熱鬧滾滾,彷彿不夜城一般。下一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將於西元2021年舉行,從未參與過的讀者,到時候別忘了到現場體驗這項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

 

參與迎王祭典的民眾(攝影:陳沛妤)

 

船身抵達鎮海公園(攝影:陳沛妤)

 

立起桅桿(攝影:陳沛妤)

 

在王船的周圍堆上金紙(攝影:陳沛妤)

 

組裝完成(攝影:陳沛妤)

 

(攝影:陳沛妤)

 

(攝影:陳沛妤)

 

(攝影:陳沛妤)

 

(攝影:陳沛妤)

 

(攝影:陳沛妤)

 

隔天海邊留下來的王船灰燼(攝影:陳沛妤)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旅遊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旅遊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