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Slavoj Žižek)
●歐洲高等學院哲學教授
●倫敦大學伯貝克人文學院國際主任
我有一次問小兒子能不能遞給我鹽巴,得到回答是:「我當然能!」當我重複要求時,他突然回嘴:「你問的是我能不能做到,我已經回答你了。你沒有跟我說,要我這樣做。」
在這種情況下,誰比較有自由?是我,還是我兒子?如果把自由理解為「選擇的自由」,那麼我兒子比較自由,因為他在詮釋我的問題時,多了一種選擇。他可以按照慣例意思來詮釋,也就是把這句話當成禮貌表達請求,也可以單就字面意思來理解。相較之下,我其實放棄了選擇的自由,自動地採用這句話的傳統意涵。
現在,想像我們身處在一個世界,裡面許多人日常生活行徑,就像我兒子跟我開上述玩笑那般。我們將永遠無法確定跟自己對話的另一方想說什麼,而會浪費大把時間進行毫無意義的解釋。這不正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過去十年來的政壇嗎?民主政治依賴某些不成文規則和習俗,川普和其他右翼民粹主義者卻利用這一點,在對自己有利時就違反這些不成文規則和習俗,同時因為他們並不總是明目張膽地違反法律,因此可以避免遭到究責。
在美國,川普的共和黨跟班們正在下屆總統大選之前推行這種策略。根據他們全心擁抱的邊緣法律理論,聯邦選舉法中有一個漏洞:如果州務卿認定自己不能證明選舉結果,州立法機構將可以指派自己的總統選舉人。那些否認上屆大選結果的共和黨人,現在正在角逐足以推翻2024年選民意願所需的職位。因此,共和黨正試圖破壞民主的基本條件之一:所有政治參與者都說相同語言,並遵循相同規則。若非如此,一個國家將陷入內戰邊緣,而這是目前幾乎半數美國人預期的結果。
同樣情況也適用於全球政治。若要讓國際關係發揮作用,各方在談論自由和占領等概念時,至少必須使用相同語言。俄羅斯顯然在破壞這種情況,把侵略烏克蘭戰爭描述為「解放」烏克蘭的「特別行動」;但烏克蘭政府也落入相同陷阱。2022年3月20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以色列議會上發表演說時稱:「我們雖然分屬於不同國家,處於完全不同條件下,但卻面臨同樣的威脅:對我們和你們來說,是人民、國家、文化的徹底毀滅,甚至連國名也要被毀滅:烏克蘭、以色列。」
巴勒斯坦政治學家加尼姆(Asad Ghanem)將澤倫基的演說形容是「全球爭取自由和解放的一大恥辱,特別是對巴勒斯坦人民而言」,稱澤倫斯基「翻轉佔領者和被佔領者的角色」。我有同感。我也同意加內姆的觀點,「在烏克蘭人抵制(俄羅斯)野蠻侵略之際,必須提供他們一切可能的支持」。若無西方的軍事支持,烏克蘭大部分國土現在都已淪為俄羅斯佔領區,進而破壞國際和平與秩序的支柱——邊界完整性。
不幸的是,澤倫斯基的議會演講並非單一事件。烏克蘭經常公開表態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佔領區,並在2020年退出聯合國「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就在上個月,其駐以色列大使科爾尼丘克(Yevgen Korniychuk)宣布:「身為一名國家正遭受鄰國殘酷襲擊的烏克蘭人,我對以色列民眾深表同情。」
拿以色列和烏克蘭相提並論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果硬要比擬,跟烏克蘭人情況最接近的,應該是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沒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至少承認彼此為對手,俄羅斯卻稱烏克蘭人其實是俄羅斯人。但以色列不僅否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就像俄羅斯對烏克蘭所做的那樣);巴勒斯坦人也被剝奪在阿拉伯世界的一席之地(就像戰前烏克蘭人之於歐洲)。此外,與俄羅斯一樣,以色列是擁有核武的軍事超級大國,實際上是在殖民一個更小、更弱的實體。與俄羅斯在烏克蘭佔領區的行徑一樣,以色列也正在實行種族隔離政治。
儘管以色列領導人歡迎烏克蘭的支持,但他們並沒有投桃報李。相反的,他們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搖擺不定,這是因為以色列需要俄羅斯繼續容忍其對敘利亞目標的軍事打擊。但烏克蘭對以色列的全力支持,主要反映其領導人的意識形態利益,即把這場衝突描述為捍衛歐洲和歐洲文明,對抗野蠻、極權主義的東方。
這種框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歐洲需要掩飾自身在奴隸制、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等方面的角色。重點應該在於以普遍通用詞語來捍衛烏克蘭,包括對於「佔領」和「自由」等詞語的共同概念和共同詮釋。若把烏克蘭戰爭簡化成「為歐洲而戰」,就是使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御用哲學家」杜金相同的框架,他在「俄羅斯真理」和「歐洲真理」之間劃出一條界線。把這場衝突局限在歐洲,等同強化俄羅斯自己的全球宣傳,也就是將入侵烏克蘭描述為一種「去殖民化行為」,屬於對抗西方新自由主義統治的鬥爭,也是邁向多極世界的必要步驟。
烏克蘭將以色列殖民約旦河西岸視為爭取自由的防禦性鬥爭,等同替另一個大國的侵略背書,從而傷害自己為自由而進行的完全正當之爭。烏克蘭遲早必須做出選擇,是透過參與定義歐洲的普遍解放計畫而真正融入歐洲?還是成為新右翼民粹主義浪潮的一部分?
當烏克蘭問西方,「你能不能把榴彈砲遞過來?」西方並未冷嘲熱諷地說「是,我們能!」然後什麼也不做。西方國家做出合理的回應,送出武器讓烏克蘭與占領者作戰。然而,當巴勒斯坦人請求任何形式的支持時,得到的只是空洞聲明,通常還伴隨著對其壓迫者的聲援。在他們索取鹽巴的時候,鹽巴卻被遞給了他們的對手。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Ukraine Is Palestine, Not Israel》,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