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茲(Mordecai Kurz)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到底是鞏固民主制度?還是威脅民主的力量?這個問題最早出現在啟蒙時代,當時大家樂觀地看待資本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是解放的工具與手段,協助人民擺脫僵化的封建秩序。許多人想像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由小型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在這個社會,沒有人擁有足以壟斷市場的過大權力,價格也不會由 「看不見的手」決定。在這樣的條件下,民主和資本主義互相依存,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
過去100年來,美國國內的宣傳也一直在推廣同樣樂觀的願景,目的是說服選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對「美國觀」(American Way)至關重要,美國人的自由取決於支持不受約束、自由競爭的企業,以及不信任政府。但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顯示,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種看法。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讓我釐清創新公司之間有關技術競爭的背景與觀點。一,這些公司試圖靠技術積累市場影響力。再者,不同於傳統的價格競爭,這種技術競爭只會產生一個或幾個贏家,不會允許所有公司以降價、減少利潤的方式繼續存在。
技術競賽的贏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透過各種戰略鞏固在市場的影響力,包括定期推出技術更新、購併競爭對手或透過專利權設置進入壁壘,目的是限制競爭(往往因此獲得的市場影響力遠超過專利法的規定)。因此,技術支配權是獲得市場影響力的基礎,而市場影響力反過來又有利公司取得壟斷地位以及隨之而來的利潤。
影響所及,市場影響力與支配力會大到難以撼動,以至於潛在競爭對手寧願與頂尖公司合作,也不願與其競爭。允許壟斷企業不受限制自由發展的放任政策,只會加強這種市場影響力,結果市場影響力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的永久特徵。技術競爭也無法有效改變壟斷的現狀,甚至創造性破壞也無法恢復經濟效率。
永久的市場影響力透過「贏者全拿」的經濟模式改變了資本主義,在這種經濟模式下,一個或少數幾個在技術上占主導地位的公司壟斷了各行各業。這樣的經濟模式不僅導致資源分配效率不彰,也造成經濟權和政治權過於集中,對民主構成威脅,所以民主的存續有賴於建立新的政策工具,保護民主制度。
第一個鍍金時代(1870─1914年)是理解當前時代的一個重要參考點,因為它對商業影響力的崇拜高於對民主的追求,以致於破壞了啟蒙運動對市場的樂觀看法。誠然,第一個鍍金時代是一個技術和經濟進步非凡的時期,20世紀諸多重大創新都源於這時期。然而,在1895年到1904年期間,2000多家公司被合併成157家大型企業集團,導致美國經濟各個產業幾乎都被強大的壟斷企業所支配。
催生這些托拉斯企業的人相信,他們在做上帝的工作,拯救經濟免受「毀滅性」競爭的荼毒,進而改善經濟。企業領袖援引優生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的觀點和史賓塞(Herbert Spencer)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理論,將自己視為在天擇的過程中勝出的聰明人。
這個天擇過程也適用於他們的公司,他們透過公司建立了由少數強人領導的新社會。因此,實力弱小的企業必須被淘汰,或者被強大的壟斷企業併吞。相較於那些在經濟衰退時經營不善、陷入破產困境的企業,強大的壟斷企業被視為更優越。這些壟斷市場的大企業也被認為是進步的組織。根據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的說法,壟斷現象銳不可擋,因為它是 「上帝的法則」。
1901年之後,在老羅斯福總統領導下,以及在新政時代小羅斯福總統主政下,進步派改革者和追求反托拉斯的執法者摒棄了這些觀點。在這些時期,美國人選擇了民主,摒棄了崇拜權力的寡頭政治,實現了長期的經濟成長和共同繁榮。
但這個榮景在1981年劃下句點,因為自由放任經濟政策重新上路,導致當代技術贏者全拿的經濟模式。在第二個鍍金時代,對權力和財富的崇拜捲土重來,力道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主義促進創新和成長的強大驅力依舊存在,但民主的存續卻有賴於能否約束這個制度裡對民主最具破壞性的影響力。
在技術贏者全拿的經濟模式中,創新所累積的市場影響力會導致一個或少數幾家公司壟斷其所在的產業。某家公司可能提供價格昂貴、品質一流的產品,而另一家公司可能提供低價、品質尚可的產品。所有這些產品都有註冊商標,法律認為這些利潤是企業「自主」創新的結果,不是靠壟斷地位,所以這些利潤全都「無罪」,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約束。
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處於邊緣地位的小公司很容易受到惡意行為或被大公司收購等威脅。占主導地位的公司很容易搶奪與其競爭的創新技術,這是因為小公司不願意冒險與市場目前的大咖進行經濟戰。
當一家公司提高價格並賺取壟斷利潤時,會導致經濟資源的利用欠缺效率,最後大幅降低產出,並相應地減少對勞動力和資本支出的投資。粗略估計,壟斷企業的產出和投入可能會減少一半之多。當公司的市場支配力普遍存在時,會導致投資減少、薪資降低和薪資成長率下降。整體結果是收入、消費和資本存量全都跟著下降。
此外,當價格過高時,鮮少消費者能受益於創新的新產品——這情況常見於昂貴的藥品。大量證據顯示,市場影響力會導致廣泛的權力濫用。這可能包括對潛在競爭者設置較高的進入門檻、箝制競爭性創新、強迫競爭對手被收購等。影響所及,國民生產總額(GDP)的成長速度會低於其技術上可達到的速度。(系列二之一)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Capitalism Became a Threat to Democrac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