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索(Neha Bansal)
●聯合國及G20前政策專家
今年是聯合國國際家庭年(IYF)訂立第30周年,自從訂定數十年來,包括人口組成、技術轉型、移民、都市化及氣候變遷顛覆了全世界的社會型態。為了有效率地回應這些改變,必須重新審視現行社會保障的措施,並將政策焦點轉至促進世代團結的方向。
國際勞工組織102號公約是全球首個,也是目前唯一個涉及社會安全的國際公約,其設定了向家庭及孩童定期提供現金補助,或包括食物、衣物、住房等實物補助,或者兩者兼具的最低標準。在公約獲得通過的1952年前後,許多歐洲國家開始設立完善的福利體系。2020年,歐盟的家庭及孩童補助金占整體社會福利支出的8.3%,且在波蘭,該項比率達到16.2%,盧森堡為15.7%,愛沙尼亞、德國、立陶宛、羅馬尼亞、丹麥及瑞典等國也都達到兩位數。但其他國家也有家庭及兒女補助金:多達120個中低所得國家都採用對貧窮家庭的補助計畫。
這些法案大多聚焦於降低家庭貧窮,或提供只有家庭才能提供的保護作用,包括有條件的金援、對生育、醫療、學費的津貼及針對女性單親家庭的食物補助。這些方法幫助家庭應付照顧生病的家人的重擔、增加家中伙食的營養並減少嬰兒早夭、孩童失學及童工等情形。
然而,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完善的規劃。現在的政策架構概念上把家庭限定在一個特定的人口類別或年齡群,而不是一個綜合單位。社會保護的計畫應該強化家庭結構,在經濟或社會動盪時有作為自然屏障的能力。這可以透過推廣世代團結的法案來達成。
研究指出,穩固的家庭關係有助於強化經濟韌性。舉例來說,像是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具有成熟家庭連結的國家,因為有家庭安全網,相較於其他國家在失業期間的消費減少程度較低。人們在面臨財務衝擊時,若在知悉親戚會提供援助的情形下,對金錢的支配會更感到自由。家庭關係就像是一個避免不論暫時或長期收入減少的保險。
在氣候變遷惡化及政府前往淨零碳排崎嶇的道路上,家庭團結變得至關重要。家庭是社會凝聚力的重要來源,在個人及國家之間發揮協調作用,並透過統合跨世代的資源把社會風險內部化。舉例來說,跨代共居正在崛起,即便在諸如美國在內的已開發國家,住在多個世代空間的人口比例,在近50年間成長了不只兩倍。在全球人口高齡及失業青年人口都逐年攀升下,這樣的模式可能會變得更加普及。
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勵這樣的世代融合,並融入稅務優惠、有薪家庭假及對跨代照護提供協助,包括向祖父母照顧孫輩提供津貼,是一種能具體展現範疇經濟概念的措施,該概念是指透過一項干預手段,就能夠對多種議題以及族群構成正面影響。
居住措施也可以促進跨代共居。在新加坡,多世代共居優先法案有利於希望家庭成員住在附近,希望和父母或子女住在一起或附近的合格買家,使其能夠獲得各式補助。在加拿大,「加拿大不動產暨住房公司」(CMHC)的固有地居住重建計畫提供土地原有者經濟援助,讓他們可以在既有建築外興建額外的住宅與庭院。雖然規模不大,這些法規讓家庭結構變得更加靈活並支持就地養老。
隨著社會型態演進,了解「家庭」有多種定義方式十分重要。在混合家庭、同居及其他家庭規劃興起下,核心家庭已不再是常態。另外,迅速高齡化的社會增加了家庭成員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可能性。在這些改變下,聯合國國際家庭年30周年的到來,是一個適時重新審視社會保護的時機。透過推廣實施家庭團結及跨代整合,政府得以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刻,促進經濟穩定及社會融合。
(翻譯:李競展,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s Families Change, So Must the Safety Ne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