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仇恨視角:當法西斯主義化身白衣天使 唯有團結才能抵抗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2024年08月29日 07:00:00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希臘前財政部長
●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總書記
●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英國最近發生的動亂再一次告訴我們,自由主義者與左派還是沒弄懂怎麼訴求受極右派吸引的勞動階級。等到法西斯主義瀰漫才想迎合仇外思惟,如同自由主義者擁護反移民理念時那樣,或才要抱怨撙節政策,如左派那樣,都將徒勞無功。對付英國的暴民以及歐美各地類似的暴徒,進步派得先承諾不拋棄他們。

 

我第一次被法西斯主義者的心態嚇到,是在30年前,一位年長的希臘農民卡普尼亞斯一心教育我的時候。雖然他扭曲的見解令人反感,但從中可讓人對英格蘭北部、德國東部和美國中西部等地有更多理解。

 

卡普尼亞斯出身貧寒,是伯羅奔尼撒半島村莊裡的半契約農場工人。他的地主老闆是自由派,納粹佔領期間,他是英國情報人員,房子被拿來當作抵抗運動的總部。看著英國軍官跳傘進入農舍,有時旁邊還跟著留鬍子的共產黨遊擊隊員,卡普尼亞斯知道有什麼事正在進行著,他卻毫不客氣地被排除在外。

 

「我就像塊頑石」,卡普尼亞斯告訴我,「直到白色天使感動了我」。一邊說著,他一邊洋洋得意地把一本破破爛爛的皮革裝訂書放到我手中:1934年出版的《我的奮鬥》,是他的蓋世太保教官、「白色天使」送的。察覺到我的反感,他開始解釋他對同盟國的仇恨。

 

「他們的傲慢、自以為是、狂妄自大導致了無數人死亡」,他說,早在他還沒加入通敵者單位、在那裡遇到他的白色天使之前,內心早已充滿仇恨。

 

當然,如果卡普尼亞斯過得更好,或許就不會被納粹主義所惑,但貧窮不足以解釋,當村裡大多數生活沒他好的男孩加入反抗軍時,他為何跑去通敵。邊緣化加上剝奪感會讓某些類型的人陷入道德空虛,就像卡普尼亞斯這種,輕輕鬆鬆就會被超級種族這樣的反常邏輯影響。

 

當我說到納粹屠殺自己人民時,卡普尼亞斯完全聽不進去。對他而言,殘殺這塊土地的是英國人、他的希臘老闆以及左派份子——直到川普2017年就職演說,我才又聽到有人這麼慷慨激昂地用這個詞。我要他多談談納粹在附近城鎮屠殺數百人的事,他逮到機會,興高采烈地說:

 

「真男人會除掉擋路的人,然後活下來。如果他們死了,他們藉著死亡接受了自己不適生存的事實。我的白衣天使凌駕上帝,與義大利人、英國人或我們自己的暴徒不同,他們從不遲疑於動用任何手段。不退縮!不懼怕!沒有熱情!沒有愛!沒有仇恨!你得用自己的眼睛瞧瞧他們,他們太棒了!」

 

他說話時臉上發光,我因為他字字句句痛苦的反應,讓他的心中滿是愉悅。對移民施加暴行的英國快閃暴民、德國另類選擇黨支持者、捲土重來的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或許在說話或表現法西斯主義時不會這麼直截了當,但內心深處,他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

 

我們可從他們的例子學到四個教訓:

 

第一,法西斯暴力是一種招募工具,主要目的就是激怒我們,讓我們加以譴責、要求警方執行暴力行動、要求判他們漫長的刑期。他們就是這樣招募到卡普尼亞斯這種人,他們看到自己的憤怒讓我們不安,會沾沾自喜。

 

第二,法西斯主義者並不是社區捍衛者或打造者。他們講起殘破的社區頭頭是道,但對於打造社區,他們只能利用動亂和社群媒體話題,充其量只能喚起人們對社區的渴望,卻永遠無法滿足他們。

 

第三,法西斯主義在撙節的根基上茁壯,但法西斯主義者永遠不會反對撙節。不像猶太人或穆斯林尋求庇護者,撙節並沒有臉孔。法西斯主義需要臉孔,作為驅動它暴力仇恨的焦點。

 

第四,移民無關緊要。正如卡普尼亞斯教我的,法西斯主義者很樂意把外國人視為自己的白色天使,包括馬斯克或川普這樣的人。他們吹噓自己眼中看不起的龐大財富,即使周圍沒有有色人種或新移民,法西斯主義者也會找出「其他人」,來聚焦他們的仇恨。

 

這四個教訓告訴我們,我們該避免什麼。首先,當政府和主流政黨採行反移民的「精簡」理念時,法西斯主義者嗅到血腥味,殘忍行徑的胃口大增。同樣地,把法西斯主義者看成撙節政策、教育程度不佳或壞運氣的受害者,只會讓他們更加憤怒。就算告訴他們反猶主義或伊斯蘭恐懼症是傻瓜的反資本主義(儘管是正確的),效果也好不到哪去。

 

那我們該怎麼做?我認為答案同樣也來自英國,以保羅拉弗蒂(Paul Laverty)編劇、肯洛奇(Ken Loach)執導的電影《老橡樹酒館》(The Old Oak)形式呈現。當一群敘利亞難民被安置在英國北部一座荒蕪小鎮時,一位酒館老闆和一位難民成功化解了新移民與悲慘在地人之間的衝突。這些在地人因為去工業化和撙節政策,而接受法西斯想法。在「一起吃,團結一致」的口號下,他們建立起公共食堂,這裡不容許法西斯言論,但也沒人會被訓斥、貶低或攻擊。

 

《老橡樹》寓意明確、驗證團結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當代指南,教我們如何阻止受害者把矛頭指向彼此。它的訊息放諸四海皆準:關於捲土重來的法西斯主義,沒什麼是避免不了的。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Road from Fascis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