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無論是副總統賀錦麗或前總統川普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無疑都將對美國的政治氣候產生深遠影響。然而,由於川普對政策興致缺缺,賀錦麗競選團隊又在努力轉移人們拜登執政期間食品價格上漲的關注,因此大選結果會對經濟造成多大影響,仍不明朗。
截至目前為止,金融市場對大選基本上保持漠不關心,或許是因為投資人認為賀錦麗和川普都無法確保能控制國會參眾兩院,進而限制他們制定有意義的立法。由於民調和賭盤都預測大選結果將異常接近,因此能合理猜測,政治僵局將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依我看來,民主黨大獲全勝的機率正在增加,而投資者最好關注此事。
自從拜登結束競選連任、賀錦麗崛起以來,共和黨人——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川普——似乎在下跳棋,而民主黨人則在下西洋棋。雖然共和黨內不乏敏銳的戰略家,但該黨領導人不是無視他們的建議,就是沒有聚焦加以落實。
相較之下,民主黨的競選活動異常嚴謹,賀錦麗基本上不接受媒體採訪,也不參加任何沒有預先安排的活動,唯一的例外是她週四和競選夥伴華茲(Tim Walz),與一位極度認同她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進行座談,以爭取支持。事實證明賀錦麗這個策略非常有效,她在精心準備的演講中展現了自身魅力和活力,並在首次接受採訪時輕鬆地展現自信。而主宰新聞圈十年的川普則發現自己已被邊緣化,只能設法奪回大眾的注意力。
如果民主黨贏得白宮,守住參議院,並重奪眾議院,賀錦麗就能頒布全面的經濟改革。倘若能撤銷參議院的阻撓議事程序規則(正如民主黨人曾多次誓言的那樣),那她的政府即使在微弱多數的情況下也能衝破共和黨的抵制。雖然這項策略無疑會埋下伏筆,若共和黨人最終再度掌權時將採取同樣手段,從而可能導致長期動盪,但民主黨領導層似乎對此並不感到擔憂。
儘管如此,獲得行政和立法部門的控制權,將使賀錦麗和民主黨至少能夠部分解決美國的赤字問題(預計2024年將達到1.9兆美元),透過急需的增稅措施來解決長期債務問題。賀錦麗已經提議提高對富人和企業的稅收,以便在未來十年內創造5兆美元新收入,但如果要在不增加赤字或不違背不對年收入低於40萬美元者增稅承諾的情況下實施其雄心勃勃的進步計劃,也是極不容易的。雖然賀錦麗說希望為川普和過去十年美國政治的「翻頁」,但對下一篇章的內容也沒有太多描述。
當然,川普也提議增稅,儘管只是提議普遍徵收10%進口關稅和對中國商品徵收60%關稅,但有鑑於2023年美國進口的商品價值超過3兆美元,這種做法確實可以帶來可觀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關稅在徵稅體系薄弱的開發中國家很常見。
但儘管川普聲稱的方案與賀錦麗相反,但他提議的關稅——雖然從技術上講是對國外企業徵收的——最終會導緻美國消費者承受更高物價以及大多數成本。此外,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採取報復行動,從而進一步推高進口商品的成本。
川普和賀錦麗似乎都對減少赤字不感興趣。賀錦麗的經濟方案包含幾項代價高昂的措施,例如恢復拜登政府的兒童稅收抵免政策,為首次購屋者提供補助等。考慮到賀錦麗進步派加州民主黨人的背景,人們懷疑她的支出方針最終將遠超出上述的初步建議。
川普則承諾為所有人減稅,誓言不僅要讓低收入退休者的社會安全福利免稅,還要給富人減稅,因為後者承擔的稅率更高,因此應當受益最大。這種做法當然是魯莽的。
針對聯準會,兩位候選人之間的對比更加明顯。賀錦麗承諾尊重聯準會的獨立性,不過她很可能會任命一些傾向於保持低利率的鴿派官員,甚至不惜冒著通膨上升的風險。川普則建議,總統應當在聯準會的討論中擁有「發言權」——這形同回到央行自治之前的時代。此外,考慮川普壟斷對話的傾向,人們不禁質疑,其他人是否真有機會發言。
理想的情況是,雙方都無法在11月大選中獲得執行其意志的權力。但如果有一方最終控制了白宮和參眾兩院,那麼民主黨的可能性遠勝過於共和黨。儘管賀錦麗的任何勝利都將有利於美國的靈魂,但它對經濟的意義卻遠非如此明朗。
(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arris Plays Chess While Trump Plays Checke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