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歷史視角:從兩本新書看希特勒與納粹 為捍衛民主指路(上) 

瓊斯(Mark Jones)     2024年09月15日 07:00:00

瓊斯(Mark Jones)

●都柏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1933年春天,希特勒(Adolf Hitler)被任命為德國總理之際,正與妻子在瑞士度假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曼恩(Thomas Mann)收到警告,若是返回德國,人身安全會受到威脅。曼恩曾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掌權後,想將他送進集中營。

 

在這樣的情境下,曼恩成為希特勒政權下的第一批德國難民,直至1938年,他多居住在瑞士。但隨著希特勒權力擴張,歐洲的戰爭一觸即發,他移居至美國,不再保持沉默。即使在希特勒征服歐洲的高峰期,他也堅決地保持樂觀,承諾美國人民「民主最終會獲得勝利」。

 

不過放眼現在,真是如此嗎?如今,很多人不再如此篤定了。正如同紐約大學教授班吉亞(Ruth Ben-Ghiat)提醒,我們正身處「強人」掌權的新時代,在全球許多地方,民主都在開倒車。仇恨引起的暴力在大西洋兩岸變得更加常見,而我們一度難以想像的事已成日常。今年11月,在曼恩曾允諾民主終將勝出的美國,將有數千萬選民投給總統候選人川普,而他在2020年敗選後的反應,就是煽動對美國國會大廈進行法西斯主義式攻擊。

 

以過去為序

 

有鑑於我們需要捍衛民主,歷史知識變得前所未見的重要。幸運的是,在今年美國大選之前,歷史學家埃文斯(Richard J. Evans)和瑞巴克(Timothy W. Ryback)分別出了一本新書,讓我們以史為鏡,並為日益令人憂心的現在提供前進的方向。

 

劍橋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埃文斯名氣勝於瑞巴克。2000年代初期,這位著作等身的歷史學家在一起誹謗案擔任專家證人,首次引起公眾關注。在該案中,因否認納粹大屠殺而惡名昭彰的艾文(David Irving)控告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Books)與歷史學家利普斯塔特(Deborah Lipstadt),而埃文斯在該案判決中擔任關鍵角色。他與艾文的法庭攻防戰後來被拍成電影《永不退讓》(Denial)

 

在該案之前,埃文斯的重要著作主要聚焦於十九世紀的德國;案子之後,他緊接著寫了膾炙人口的《第三帝國三部曲》(The Third Reich Trilogy),介紹納粹德國的社會與政治歷史,陸續在2003至2008年間出版。除了克蕭(Ian Kershaw)所著的兩本希特勒自傳,著重於這位獨裁者的一生,埃文斯的三部曲至今仍是大眾文學中描述納粹德國最重要的作品。

 

相較之下,擔任海牙「歷史正義及和解中心」主任(The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Justice and Reconciliation, IHJR)的瑞巴克從來沒有寫過關於納粹德國的通史。他以2008年暢銷書《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Hitler ' Private Library)出名,該書內容是一套構思巧妙的研究,揭露這位要替「工業化製造屍體」(借用漢娜鄂蘭的用語)負責的獨裁者也是一位書迷,熱愛閱讀。瑞巴克2014年的著作《希特勒的第一批受害者:尋求正義》(Hitler's First Victims: The Quest for Justice,暫譯)則是針對親衛隊1933年在達考(Dachau)集中營漫無節制的暴行,提供法醫的敘述。而達考集中營也是納粹想把曼恩送進去的地方。

 

命運的抉擇

 

儘管埃文斯和瑞巴克有些差異,但都以德國歷史作為銳利的濾鏡,觀察目前自由民主面臨的問題。埃文斯認為,威瑪共和國的垮台是「民主崩壞和獨裁勝出的典範」,而瑞巴克的新書《掌權:希特勒最終崛起》(Takeover: Hitler's Final Rise to Power,暫譯),從1932年8月初寫起,也就是納粹達到選舉高峰後幾天。

 

1932年,納粹衝鋒隊(Brownshirts)與共產黨的街頭暴力戰鬥持續了整個夏天。7月31日,希特勒在國會大選贏得37%的選票和230席。希特勒認為以納粹黨的勝利規模,自己有資格出任總理,但是作為憲法捍衛者的聯邦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拒絕了希特勒。

 

1932年8月13日的一場會議上,興登堡冷落了希特勒,動員威瑪憲法賦予的緊急權力,支持早於6月1日被任命領導內閣的極端保守派的巴本(Franz von Papen)擔任總理。巴本政府完全仰賴興登堡的支持,缺乏任何選舉的授權,其內閣圍繞著保守的貴族們,因此被稱為「男爵內閣」。

 

1932年夏末,在一場短暫重新召開的國會會議上,上演令人震驚的場景。在納粹黨同志投票支持下,戈林(Hermann Göring)在8 月當上議長,濫用職權在國會羞辱巴本,對他視若無睹。隨後,納粹及共產黨聯手對巴本的政府發動不信任投票。興登堡因此宣布在11月再次舉行大選。不過興登堡沒有在國會取得有效的多數,遂對總理人選改變心意,改為指派施萊謝爾(Kurt von Schleicher)將軍擔任總理,他跟巴本一樣沒有選舉的授權,不過有軍方和商界的支持。

 

施萊謝爾的內閣只維持了八週。當時,巴本對自己的退位感到憤怒,密謀反對新總理,尋求希特勒的支持成立新政府。1933年1月底,當施萊謝爾要求興登堡給予更多支持時,這位年事已高的聯邦總統決定排擠他。

 

1933年1月30日,在巴本的鼓勵下,興登堡指派希特勒出任總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興登堡擔任陸軍元帥時,希特勒服役擔任下士。新總理希特勒將會領導一批以巴本為首、「可敬的」保守派人士組成的聯合政府。巴本相信自己已將希特勒「請入甕」,可以控制並操縱這位新總理,執行自己的保守議程。

 

不測之事,與事實相反

 

從1932年8月13日興登堡與希特勒的會議,到希特勒當上總理的這170天,瑞巴克在書中詳述期間的勾心鬥角與陰謀,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包括希特勒與其核心圈、希特勒在納粹黨內的對手史特拉瑟(Gregor Strasser)、希特勒當上總理的絆腳石巴本和施萊謝爾、保守派政治家、媒體巨擘胡根貝格(Alfred Hugenberg),以及雖已年邁但思緒清晰的興登堡。瑞巴克的敘述結合了這些人的發言與當時的報紙評論,包括大量引述《紐約時報》德國特派員,以及像是凱斯勒(Harry Graf von Kessler)等知名日記作家的說明觀察。

 

瑞巴克下筆充滿熱情,觀察入微,《掌權》會是一本成功的著作。但這是一部好作品嗎?瑞巴克成功地掌握了這些事件的混亂本質、勾心鬥角及陰謀,如何不斷改變主要人物的立場及前景。他也提供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歷史訊息:雖然納粹主義一直被視為德國數百年來的歷史產物,但事實是直到希特勒當上總理的前一刻,整個故事都有可能徹底地改變方向,即便到了1933年1月30日早晨,都還在進行最後一刻的辯論,是否要退出並放棄預想中的聯合政府。歷史的每一刻都有人為因素。(系列二之一)

 

(翻譯:陳冠綸,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Fascism Happe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