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納
● 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
美國民主黨發動彈劾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流程,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在重演1998年共和黨對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彈劾,結果是徒勞地自損,增強了柯林頓的權力,還危害了美國憲法。
兩次彈劾的共同因素是,從一開始美國參議院就顯然絕不會通過(需要全院2/3多數)。
當時45位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對於柯林頓在大陪審團面前作偽證、妨礙司法、並與白宮實習生陸雯絲基(Monika Lewinsky)發生婚外情非常不滿,但他們不認為這一行為構成柯林頓去職的理由。
上述行為的嚴重程度(sufficiently egregious)仍不足以扳倒這位仍當時廣受選民支持的總統。
領導彈劾的共和黨知道幾乎沒有民主黨參議員會支持定讞(事實上,一個都沒有)。但共和黨想要讓民主黨難堪,讓柯林頓蒙受政治損失,認為在1998年11月的選舉前發動彈劾,能讓共和黨在選舉中多掙得幾個席次。
他們錯了。柯林頓的支援率在彈劾程序結束後上升,大部分美國人認為彈劾是錯誤的。
許多人擔心柯林頓彈劾案會危及總統,但它對總統權力的主要效果正好相反。共和黨最終與民主黨達成一致,這場災難的主要責任在獨立檢察官斯塔爾(Kenneth Starr),他對柯林頓幾年前的不動產交易調查讓他和陸雯絲基搭上了關係。
兩黨讓獨立檢察官淪為千夫所指,卻讓總統擺脫了強大的監督形式,20年後的川普或再度成為最大贏家。
如今,參議院共和黨私底下可能擔心川普的行為,但沒有跡象表明任何一位共和黨投票支持彈劾,儘管川普絕不像柯林頓那樣受歡迎,但仍擁有忠誠的票倉,能主導共和黨初選;和柯林頓不同的是,川普還擁有參議院的多數。
事實上,川普支持者的巨大的熱忱(他們根本無視他的諸多醜聞)幾乎可以確保,在彈劾聽證階段證實的一切更多資訊仍不會影響共和黨參議員。
部分彈劾支持者認為,川普罪名的重心「要求外國抹黑政治對手(enlisted a foreign country to harass a political opponent)」將確保川普被定讞,但美國先前也遇過相同情況。
痛恨性騷擾和作偽證的民主黨支持柯林頓,因為他們認為不支持的話會更糟,共和黨也有相同的結論,假若川普說服了烏克蘭在拜登(Joe Biden)前往基輔( Kyiv)觀光時逮捕他,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總統的乖張行為堪與尼克森竊聽民主黨相提並論,這是美國歷史至今僅有彈劾程序導致總統去職(尼克森的例子是辭職)的案例。
也有人認為,即使川普不下臺,眾議院的彈劾(占多數的民主黨幾乎可以保證成功)將是個強烈的信號,凸顯總統行為違背了美國價值觀,但彈劾有自身的敘事邏輯:一旦民主黨啟動了彈劾,只有輸贏兩個結果。如果他們輸了,就會被視為徒勞浪費公帑的輸家。
還有人認為,彈劾聽證將揭發川普的罪行、或揭發尚未披露的叛國行為、或聽證將讓民主黨得以傳播總統所有錯誤行徑的嚴重程度,進而刺激民眾,但到處充滿漏洞的川普政府早已無啥秘密,他大部分行為也已正常化,至少對共和黨支持者來說是如此。
彈劾程序不是司法流程,而是一套冗長繁複的發展證據的機制,斯塔爾報告發佈後,柯林頓再無別的罪證,川普亦然。
事實上,川普的性格缺陷和不當行為早已眾所周知,彈劾程序更有可能適得其反,給民主黨政客造成的傷害比共和黨更重,在這方面,柯林頓彈劾案也可以提供教訓。
所有人都知道(或懷疑)柯林頓是個登徒子(用今天的話說,也許就是性侵者)、謊話精,人們不太清楚共和黨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也有婚外情,他的繼任者李文斯頓(Bob Livingston)亦然,這兩人都辭職了事;柯林頓倒是繼續當他的總統。
川普最了不起的技能便是把他的原告變成被告(turning his prosecutors into the accused),讓人們拭目以待此幕再次發生,川普絕對會利用推特帳號把民主黨最大的政治弱點放大暴露在民眾眼前。
所有這些都不是什麼火箭科學。
因此,像聯邦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這樣的精明政客,為何還會屈從其他成員的壓力發動彈劾呢?儘管她顯然是做出了妥協——比如,她拒絕參與眾議院批准彈劾流程的投票。
答案來自國會極化時代的基本邏輯。
國會是一個集體機構,議員需要對具體的選區或州的選民負責,而非整個國家,來自偏向自由主義選區的民主黨眾議員擔心他們會在初選中敗給攻擊川普更力的挑戰者,對抗此挑戰的唯一辦法是支持彈劾。
隨著更多的民主黨加入戰局,較溫和的民主黨也會加入其中,避免成為川普不當行為的辯護者。
據說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經戲謔「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韻(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但在川普的例子中,「重複(repetition)」也許才是正確的用詞。
1998年曾困住共和黨的政治邏輯,可能會在2019年的民主黨身上重演。
(原標題為《The Impeachment Tra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