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拜登視角:美國在歐盟眼中的形象 已降至歷史最低

索洛斯(Alex Soros)    2020年07月14日 07:00:00

 

 

 

索洛斯 

 

● 開放社會基金會副主席

 

 

 

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在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2020年)年會的開幕致辭中表示,無論該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歐洲人都必須考慮如何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without the US)」制止歐洲附近地區的衝突。

 

他的觀點在目前是主流。

 

許多歐洲問題專家,例如英國《金融時報》的加內什(Janan Ganesh)和慕紹(Wolfgang Münchau)都認為即使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seph Biden)成功擊敗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歐關係也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他們覺得民主黨籍的總統仍將堅持貿易保護主義,附和美國民眾所謂的孤立主義本能,也同樣對花錢保衛歐洲毫無興趣。

 

此說法起初被套用在美國麻州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身上,儘管他們都是國際合作、人權的大力倡導者,如今,歐洲人則將此想法套在拜登上。

 

但是,拜登不會改變美國對歐政策的想法讓人難以信服。

 

拜登始終是堅定的跨大西洋主義者(transatlanticist),在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與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內的歐洲政要建立了密切關係,在2009年至2017年的美國副總統任期內,拜登總能在歐巴馬(Barack Obama)缺席時適時展現個人外交手腕。

 

儘管歐洲專家們有理由懷疑美歐間的傳統跨大西洋聯盟能否恢復到川普前的狀態,但他們卻低估了拜登勝選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意義。

 

美國民主黨仍然是一個依賴價值觀運作的政黨,在經歷了川普的4年統治後,拜登政府將尋求全面重設,以恢復美國作為世界舞臺上負責任領導者的歷史承諾。

 

川普在位期間與歐洲就氣候變遷、貿易和人權事務紛爭不斷,拜登則可以將美國帶回外交談判桌旁,預料美國將重新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尋求簽訂各項新貿易協定,並與各國展開合作,確保技術創新能符合人權標準。

 

由於川普政府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危機的應對措施緩慢,缺乏連貫性且毫無效果,同時,更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指責其他國家,而非合作,因此美國在歐盟眼中的形象已降至歷史最低。

 

美國沒有借助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多邊組織的資源來因應這場危機,在未事先警告的情況下禁止歐洲旅客入境,並宣佈不再為WHO提供資金。

 

拜登上臺後,首要外交政策目標之一肯定是糾正上述問題,並正視新冠肺炎這一全球性危機,這也意味著,利用國際合作來保護美國人免於疫情(以及隨之產生的經濟破壞)影響,同時,領導全球對抗此威脅。

 

如果拜登順利入主白宮,諾基亞(Nokia)和易利信(Ericsson)這類的歐洲電信公司將作為跨大西洋聯盟的5G領軍企業,美國也會在歐洲往乾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協助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拜登政府也會認知到,對即將於2021年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展開續期談判的重要性,並尋求其他形式的軍備控制,以求推動歐洲、美國的安全利益,同時防止新一輪軍備競賽。

 

更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在上述討價還價中保持了底線,嚴格信守對全球夥伴和盟國的承諾,唯一的問題則是,歐洲是否也準備好振興此跨大西洋聯盟所需的艱難抉擇。

 

川普時期的歐洲無需做出這種選擇,因為他的怪異舉動分散了人們對大多數其他問題的關注。

 

例如,在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日益加劇的中美衝突時,歐盟反而對中國更加寬容。

 

6月初,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宣佈,歐洲並未將中國視為軍事威脅,同樣,當美國兩黨領導人大聲譴責中國對香港實施的新國安法時,歐盟的反應相對溫和。

 

千萬不要忘記:歐盟是世上最大的貿易集團。

 

只要有足夠的決心,歐洲就可與美國緊密合作促進罩基於規則的多邊體系發揮巨大作用,只不過這樣做必將花費政治和外交資本。

 

對於歐洲鄰近地區的事務也是如此。

 

如果能與美國緊密合作增強烏克蘭在克里姆林宮侵略行徑下的獨立性和韌性(尤其是堅持最近的新一輪對俄制裁),歐洲將從中獲益匪淺,歐盟也可以從為巴爾幹西部地區的入盟掃清障礙中得益,終結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和其他大國對該地區的長期干涉。

 

在將巴爾幹西部地區納入跨大西洋集團的問題上,歐洲可以依賴於美國國會兩黨多數派的支持。

 

任何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將要求歐盟將價值觀置於政治和外交權衡之上。

 

如此一來,將向美國人民表明,歐洲不是川普所謂的搭便車者( freeloader),而是個自信可靠的夥伴,實際上,美國人經常在從與大型科技企業鬥爭和保護隱私、到提供醫療保健和其他社會安全網的關鍵要素,向歐洲請益政策構想,重新恢復活力的跨大西洋關係會促進歐洲思想向美國的傳播。

 

可以肯定的是,這場跨大西洋重設也將要求美國去捍衛人權和民主,這意味著對現任土耳其政府採取強硬路線。

 

幸運的是,這些應該不難。

 

由倡議團體國家安全行動主持的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川普在外交關係上的管理不善表示擔憂,希望美國政府支持公開宣導包括人權在內的各類價值觀,。

 

在過去數年中,川普針對跨大西洋同盟進行的作秀式抨擊,致使歐洲有充分理由向內發展,並構築貿易保護主義壁壘(protectionist barriers)。但是,來自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眾多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歐洲人,其實都曾是心灰意冷的跨大西洋聯盟支持者。

 

隨著美國領導層的改變、華府重拾以往熟悉的做法,歐洲的失望情緒可能可以開始消散。

 

無論如何,歐洲問題專家們可以不斷扭曲有關拜登、民主黨人以及美國人對外交政策的看法,透過降低期望,它們將使未來的拜登政府在歐洲民眾眼中表現更亮眼。

 

要知道,在同盟問題上,人們對它們的感受也與對其他事務的感受同等重要。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Biden Victory Could Reset Transatlantic Relatio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