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Ian Buruma)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丘吉爾情節:與眾不同的詛咒,從溫斯頓、羅斯福到川普和英國脫歐》
烏克蘭小說家、散文家兼詩人扎布日科(Oksana Zabuzhko)在「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最近發表一篇有趣的文章中,指責西方讀者不承認俄羅斯的野蠻行徑。扎布日科認為,太多人相信杜斯妥也夫斯基等偉大俄國作家表達歐洲的人文主義價值觀,那是他們對俄羅斯野蠻靈魂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扎布日科認為,俄羅斯文學代表「一種人們只在水下呼吸的古老文化,並且對用肺而不是用腮呼吸的人充滿了庸俗的仇恨。」只有透過「杜斯妥也夫斯基主義」的稜鏡才能理解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杜斯妥也夫斯基主義只能用「純粹、濃縮的邪惡以及長期壓抑的仇恨和妒忌的爆發」來形容。
這類文化分析聽上去相當過時。過去人們常用德國靈魂的疾病來解讀第三帝國:「從路德到希特勒」這篇論文認為,暗示在希特勒出生約350年前反猶太主義的種子就由路德播下了。但如今很少有人仍對德國歷史抱有如此粗淺的看法。
1940年代,許多人更深信不疑地將類似想法套用在日本。由於日本沒有像希特勒那樣的獨裁者或類似納粹的政黨,批評者將其20世紀的軍國主義歸咎於該國文化。溫言相勸,能讓德國人回到莫札特和歌德的歐洲傳統,不再兇殘地祟拜種族主義,但日本在這一點有所不同,外界認為只有大規模再教育才能治癒與武士精神和「封建主義」相關的古老文化疾病。
二戰結束後,美國占領當局針對上述所謂的疾病症狀發布了禁令,其中包括歌舞伎演出、劍俠劇乃至富士山的神聖形象。這激怒了許多日本人,但其中多數人因為戰後生活已足夠麻煩而無力反抗上述禁令,而且這些禁令持續時間也不長。
德日兩國現在仍有身穿戰鬥裝備的右翼團體大搖大擺,但多數西方民主國家也沒有什麼不同。除此之外,很難在當今日本找到任何武士精神的痕跡,現代德國的種族野蠻主義也是一樣。相反地,這兩個國家都相當和平,且德國對移民和難民比其他歐洲國家抱持更歡迎的態度。
這絕不意味著文化再教育奏效了。相反,它表明文化分析總是被誤導。畢竟納粹也讀過歌德、聽過莫札特,而日本在亞洲的戰爭也不是看過太多武俠劇的結果。
即使是對世界歷史的粗略調查也表明,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殘暴政權和野蠻行為。瑞典人就曾在17世紀爆發的30年戰爭中犯下過某些最嚴重的暴行。
只要煽動者和獨裁者利用其恐懼並觸發其最古老的本能,就可以將高度文明的民眾轉變為野蠻人。當士兵入侵外國領土時,性侵、折磨和屠殺事件就時有所聞。為恐嚇敵人使之屈服,指揮官有時會積極鼓勵這樣的行徑;有時當軍官團失控和紀律崩潰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日本和德國人清楚這一點,塞爾維亞人、韓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和其他許多國家的人也清楚這一點。
誠然,某些國家的政治壓迫史比其他國家更長久。俄羅斯人在這方面並不走運。有人或許會說,從歷任沙皇到普丁總統,俄羅斯東正教堂的強大勢力一直是實行壓迫性統治的同謀。但如果聲稱普丁(或者說史達林)的暴虐統治是俄羅斯文化不可避免的結果,那就是與「從路德到希特勒」那些理論家掉進同樣的陷阱中。正如戰後德日兩國所表明的那樣,民族性格可以迅速改變,根本沒有什麼是不可避免的。
盲目推定俄羅斯文化是普丁侵略及烏克蘭殘酷戰爭的野蠻根源,是既危險而又錯誤。取消俄羅斯作曲家的演出、封殺俄羅斯的藝術家和網球運動員或者猛烈抨擊俄羅斯文化都符合克里姆林宮獨裁者的意願。
沒有哪種文化,尤其是俄羅斯文化,是鐵板一塊。歐洲啟蒙運動席捲聖彼得堡,當時許多俄羅斯作家、作曲家和藝術家都到法國、德國和英國尋找靈感。此外,俄羅斯文化也有崇尚斯拉夫的一面,他們對西方充斥著懷疑和不滿,這既是某種偉大浪漫和精神藝術的源泉,也助長暴力偏執狂的理念。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是這兩種要素混合在一起的表現。
普丁引導著這種偏執傾向。他希望所有俄國人都感覺傲慢、頹廢、墮落的西方,正竭盡所能地統治他們並粉碎其驕傲的精神。他利用的是一種很容易被激起,但卻不屬於俄羅斯獨有的受迫害情節。
納粹和日本的二戰宣傳都沉浸在自憐中。普丁版宣傳依賴1941年德國對蘇聯恐怖入侵的慘痛記憶,同時,也有許多個性化因素融入其中。身為前KGB官員,他認為蘇聯的滅亡是對其所堅持一切的侮辱,但普丁並不代表俄羅斯文化。
將烏克蘭戰爭視為與普丁政權及俄羅斯文化的衝突,同時將所有俄國人視為你死我活的敵人,是送給克里姆林宮的一份厚禮,它導致普丁讓民眾繼續相挺所需的受迫害情結進一步強化。此外,它還助長盟軍對戰後德國和日本的態度,誤以為民族特徵不可改變。
我們必須避免再次犯下這樣的錯誤。相反,我們應當頌揚俄羅斯在藝術、音樂、舞蹈和文學領域的傑作,同時,只譴責毒害自己生身之地的普丁及其核心決策層。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Stop Blaming the Russian Soul》,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