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G7視角:能源供應安全可靠 全球面臨的首要挑戰

阿里(Saleem H. Ali)    2022年09月16日 07:00:00

阿里(Saleem H. Ali

●美國德拉瓦大學能源和環境教授

 

當已故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斯莫利(Richard Smalley)被詢問按急迫性為全球面臨的挑戰進行排名時,他指出貧窮、饑餓、衝突和資源取得等普遍擔憂,並將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斯莫利指出,只要確保能源供應可靠,所有其他挑戰都能迎刃而解。

 

全世界正在體會斯莫利的正確見解,即使是七大工業國(G7)成員今日也經歷能源供應不穩,對其經濟和民主制度帶來的連鎖反應。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們的國際治理、或基於科學的決策手段有限。讓我們期待,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和烏克蘭戰爭促成的覺醒,能帶來更具建設性的國際行動和明智的國內能源政策。

 

7月6日出現一個跡象,歐洲議會投票決定繼續根據歐盟「分類」規則,將核能和天然氣歸類為「環境永續的經濟活動」。此方案以328票對278票、33票棄權的微弱優勢通過。然而能夠發起此一投票,並能夠通過達成共識,代表歐洲環境議程的結構性轉變。

 

歐盟的能源政策體現地理學家所說的「社會風險放大」。或許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於 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故後,決定逐步淘汰國內核電,這與聯合國專家小組的調查結果背道而馳。專家小組經過10年詳細資料追蹤,並沒有發現與福島事件相關的任何集體致癌記錄。日本自身採取的行動較為明智,選擇繼續使用核能進行基載電力。

 

無論是G7內部或其他地方,政治光譜兩端的勢力誤用「預防性原則」,在決策過程,經常去壓倒科學的合理運用。連歐洲右翼政客也傾向環境民粹主義,塞爾維亞今年稍早取消一個鋰礦採礦計畫就是明證。

 

塞爾維亞政府的決定將對再生能源的前景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鋰離子電池對於智慧電網和相關綠色基礎設施的電池儲電至關重要。儘管美國發布一連串關於重大礦產的行政命令,但許多計畫仍然受到環境衝突的困擾。包括日前通過的「減少通貨膨脹法案」也面臨實施障礙,環保組織已準備反對其中的採礦條款。

 

當前關於氣候變化的鬥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們理解自然與社會和政治秩序之間的關係有著根本衝突。科學家們哀歎化石燃料行業是「賣懷疑論的商人」,但對能源提出烏托邦式線性解決方案,也是導致當前僵局的原因。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等運動人士提高世人的環境意識方面做的很好,但在提高環境素養方面的成效不足。

 

基載電力供電需求為例,許多化石燃料補貼的批評者很少關注到,唯有核能和化石燃料在缺乏大型太陽能和風能電場、或抽水蓄能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有能力提供大量電力。

 

環保人士需要做出讓步,允許為該基礎設施所需的關鍵金屬進行開採。回收本身需要能源,而藉助循環經濟,需要一開始就擁有大量的材料存量,足以實現回收利用,這又意味著製造更容易回收的產品的挑戰。我們需要計算新技術的耐用性、可回收性和創新之間的權衡,找出經濟學家所謂的「計畫淘汰」的最佳時機。

 

鑒於廣泛的技術問題,加上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持續緊張關係,G7國家必須強調能源政策協調,首先應成立一個聚焦能源安全的科學小組,指導資源多元化投資。該小組的決議應完全基於科學和工程的規範,而不考慮國內政治因素。同時可能需要國家立法,包括徵用法規,去執行科學小組的建議。

 

距離2023年G7日本峰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日本在確保能源供應和多樣化方面,優異表現出務實主義,成立上述科學小組的工作應可立即實行。

 

既要減輕氣候變遷,又要保證能源安全,兼顧兩者的方案,應在多樣化能源組合的長期應急計畫框架下制定,符合自然基本規律,而不是政治權宜之計。在滿足能源需求方面,「沒有免費的午餐」的論調完全正確。

 

現有機制如能源憲章條約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缺乏必要的授權,而且許多成員自現狀獲利。相較之下,G7有能力制定標準,不僅可以確保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能源安全,還可以為其他國家創造一個可行的科學模式做為示範。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羅苑韶)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7’s Energy Awaken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