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魯爾(Shashi Tharoor)
●印度前外交部長
●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現任印度國大黨籍議員
蘇納克(Rishi Sunak)登上英國政治的頂峰,全印度舉國慶祝。雖然由棕色膚色的虔誠印度教徒治理英國很不簡單,但蘇納克的崛起顯示一個更廣泛、更長期的現象:整個西方世界中,印度僑民的地位越來越高。
這個風潮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特別是私營部門中,總部在美國的跨國公司裡印度裔的高層都升上領導階層。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Google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前百事公司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都是知名例子,但絕對不只有他們。根據標普全球評級,財星500大企業中有有超過58家的執行長是印度裔。這份名單不包含盧英德,因為她在2018年卸任;上個月被新東家馬斯克(Elon Musk)開除的前推特執行長阿格拉瓦爾(Parag Agrawal)同樣不入列。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上榜,從科技巨頭Adobe的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到星巴克的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都是。
蘇納克接任首相也凸顯此一現象已蔓延到政治圈。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母親是印度人,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可能參與2024年總統大選的海莉(Nikki Haley),雙親都是印度旁遮普人。科斯塔(António Costa)自2015年起擔任葡萄牙總理,他的父親是半個印度人。印度混血的愛爾蘭前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可望今年底重回總理職位。英國與愛爾蘭之間棘手的脫歐後協商,即將由印度裔領導人負責。
要怎麼解釋這種風潮?為什麼印度移民及其後裔,能在對西方出生且受西方教育的人有利的世界中熬出頭?
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印度人對英文很熟悉,因為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長達兩個世紀。但語言不是唯一的因素,而且也無法解釋印度人在非英語系的歐洲國家獲得的成就。舉例來說,在德國有58%的印度裔從事需要大學學歷或相當的專業技能的工作。
另一個解釋是印度移民比較上進。這不是亂說,但印度人似乎在這方面贏過其他移民群體。在擁有許多不同國籍的人與種族的美國,印度裔一直薪水較多且人均收入最高者。
第一代印度移民沒有將富足視為理所當然,他們克服了資源有限、嚴格的政府法規與官僚作風等難關。大部分不是經歷剝削,就是目睹太多這種案例而想辦法擺脫。他們有股雄心壯志,許多在富足環境中自由自在長大的西方人可能早就沒有拚勁。
而且,印度的歷史與多元讓印度人接觸不同語言、宗教與文化。對他們來說,適應「別的東西」是根深蒂固的想法。由此可見,印度移民可以自在地在跨國企業裡工作。在民主國家中長大的印度人具備像是主動、批判性思考與自由表達的習慣和價值觀,這些特質在商界是無形資產。與此同時,印度人尊重階級制度,因此被認為具有原創性與創意,但不構成威脅或引發革命。這種組合有利於新社會接納他們,並獲得公司提拔。
同樣地,印度鼓勵多樣性並排斥特立獨行的價值觀,使印度人更容易適應競爭的環境。他們的文化也強調教育和學習、緊密的家庭關係與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印度人可能從小看到別人因成就獲得讚賞,所以也希望自己能贏得榮譽。
雖然第一代移民通常有這種特質,但是蘇納克、瓦拉德卡與賀錦麗的成功表明,這種民族性代代相傳。尤其是蘇納克,他似乎展現了印度人的期望與價值觀,新印度還將他視為模範人物。
諷刺的是,印度人為印度僑民感到驕傲的特質,正是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試圖打壓的價值觀。在印度人民黨治理下,奉行沙文主義的印度教激進民族主義者威脅到了多樣性,統一與對新政府的服從也打壓了個人主動性和思想自由。令人精神振奮的是,世界各地印度人擁有的美好品德會在印度以外的地方傳播得更遠。
(翻譯:魏伽霓,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Indian Diaspora Has Arrive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