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生存視角:眾生的地球 靠的並非不斷增長的財富

 

蓋夫尼(Owen Gaffney)
●諾貝爾獎推廣部門影響力主管

 

迪克森-德克勒夫(Sandrine Dixson-Declève)
●羅馬俱樂部共同主席

 

史多尼斯(Per Espen Stoknes)
●BI挪威商學院永續與能源中心主任

 

常常可以聽到有人鄭重預測,稱文明瀕臨崩潰邊緣。好啦,悲觀主義者,夠了。

 

誠然,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未來幾十年內,數十億生活在世界最貧困經濟體的人民將遭受最沉重的打擊。現在看來,地球很有可能跨過好幾個氣候臨界點。

 

毫無疑問,等待我們的是充滿考驗的未來,接連而來的衝擊重重動搖各國政府。誠然,我們只能責怪自己——或者更確切地講,責怪那些最富有的人。不過,這樣無拘無束、無止境創新,又常常令人大感意外的文明,真的會無可避免地崩塌?絕對不是。

 

正如巴貝多總理莫特利(Mia Mottley)於埃及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所言,「我們知道什麼是廢除奴隸文化,知道怎麼在兩年內取得疫苗對抗疫情,知道把人類送上月球是什麼意思。」然而,面對當前的危機,政客只提出經濟成長這個解決方案。雖然經濟成長對於最貧困的國家擺脫貧窮來說,至關重要,但想要打造出具有韌性的社會,靠的並非不斷增長的財富,而是更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好的治理,還有創新的能力。

 

兩年前,我們發起「眾生的地球」計畫(Earth4All),由全球經濟學家、科學家和倡議人士協作,探討政策解方如何引領人類避免崩潰的命運,走向有韌性的未來。我們透過新書《眾生的地球:人類生存指南》(Earth for All: A Survival Guide for Humanity),發表研究成果。

 

我們設想兩種可能的未來,包含「來不及補救了」(Too Little, Too Late),以及「大躍進」(The Giant Leap)。在這兩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在本世紀內均持續成長。前一種情況下,富者更富,窮人被遠遠拋在後面;社會對立加劇,政府面對重大衝擊,處境艱難。每十年過去,區域性的崩潰風險都會增長。我們可以肯定,照目前的發展路徑,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很有可能達到災難性的攝氏2.5度,讓世界陷入嚴重的危險之中。這是我們當前的的路徑。

 

不過,這並不是唯一一條路。各國社會可以憑藉超凡的努力,改造為更能承受衝擊的「幸福經濟體」(well-being economies),能緩和社會對立,並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左右。這是所謂的「大躍進」。

 

「眾生的地球」倡議計畫,可以追溯到50年前委由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表的研究報告《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當時,科學家使用早期的電腦模型證明,地球有限的資源承受不住物質消費的壓力,最終會被壓垮。糧食產量會降低,接著人口驟減。超出地球極限可能導致崩潰的結論,那時候震驚了許多人。過去50年來,世界走上了該報告中的最壞情況,我們已開始見證地球各系統和社會內部的嚴重斷裂。

 

但是,我們相信未來將奠基於經濟的樂觀主義之上,而不是絕望。我們的分析顯示,要打造公平、有韌性的社會,一切策略都必須處理貧窮、不平等、性別失衡、糧食不足和能源普及。只有攜手解決上述一切問題,才能實現我們所需要的轉型。

 

財富重分配是有必要的,以此重建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信任,而這也有助於在大膽的決策上,獲取更廣泛的政治支持。我們提出的政策,包括累進所得稅制與財富稅、國際租稅結盟(international tax alignment),以及全民基本分紅(universal basic dividend)等政策,這些將確保最富有的10%人口到了2030年左右,收入占國民總額低於40%,同時進一步消除不平等。要解決財富和收入不平等問題,也必須密切關注如何控制不成比例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最富有的人對生物圈的消耗。這就是為什麼公平的碳定價是明智的作法,有助於財富重分配與碳排減少。

 

若缺乏重大改變,氣候混亂、糧食不足與貧困等問題很可能在脆弱的地區引發衝突和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到全世界。正如巴貝多總理莫特利在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的警告,到2050年全球將可預期有10億難民。這是合理的估計,因為如果不立即大規模減少碳排放,赤道周圍不適合居住的區域,在未來數十年內範圍將越來越大,包括人口稠密區。地球上最脆弱的許多國家承受高風險,例如埃及、蘇丹、奈及利亞、葉門、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菲律賓。

 

當前的世界,跟所謂「眾生的地球」願景,距離看似前所未有地遙遠。不過,我們還是有樂觀的餘地。如今,我們或許已抵達一個積極的社會轉捩點:人民希望改變。我們的全球調查發現,二十國集團(G20)有74%的民眾希望其政府改革經濟體制,優先關注福祉和地球,而不是只在乎成長和利潤。

 

當其他的選擇都已窮盡,我們的文明往往會做正確的事情,現在這樣的時機已經到來。如果我們竭盡全力重建經濟,盡量提升福祉與地球韌性,而非股東價值,那麼人類在地球上的未來就能變得更加和平、繁榮與安全。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周昱君)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n Antidote to Climate Despai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短期投機炒房形同詐騙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