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德(Carl Bildt)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我們剛剛見證了新流行語的誕生,突然之間,美國及歐洲各國的決策者都希望與中國的關係「去風險化」。
「去風險化」爆紅,要拜「脫鉤」一詞(也是突然間)褪流行之賜。「脫鉤」有陣子很多人講,直到幾乎沒人贊成中國與西方徹底決裂為止。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斷絕所有關係既不可取亦不可行,因此大家乾脆遷就於更模糊的概念。
「脫鉤」的意思十分明確,「去風險化」則可以有多種解釋。經濟活動必藏風險,在市場經濟中,願意承擔風險,就能推動創新、成長及更大的繁榮。如果不具風險的經濟有可能存在,這個經濟不會提供任何報酬,從而將趨於僵化。
從大型跨國公司到小型家族商店,經濟活動者時時評估機會與風險,謹慎地在兩者間尋求維持平衡。雖然有些風險無可避免,大多數人會設法負責任地加以管控。這樣看來,去風險化是任何開放經濟不變且不具爭議的特色,國家經濟的去風險化只代表所有經濟參與者在這方面努力的總和。
就中國而言,多數西方公司的風險報酬計算,已因應中國日漸以國為尊及安全導向的經濟政策而出現變動。中國的成長前景趨於黯淡,經濟不再如往昔般吸引人,向來因言之有物的分析備受推崇的北京歐盟商會,在最新的報告中描繪機會減少、風險加劇的慘淡景況,此結論完全根據中國內部狀況,而非華府和歐盟當局的任何政治措辭。倘若中國轉向擁抱市場與開放,歐盟商會的評估也會有所不同。
鑑於近期經驗,專注讓堪稱全球經濟命脈的全球供應鏈更具備對衝擊與破壞的韌性,是再明智不過的做法,每個稱職的公司董事會議程已經這麼安排。在這些案例,去風險化只是在商言商,無關私人。
但這種新的政治措辭讓事情更形複雜,暗示與中國貿易本質上存在風險,不管國內商業及投資環境為何。西方領袖日益害怕中國會利用貿易或其他經濟關係,對它想懲罰的西方公司或國家施加政治壓力,實際上,它已經對澳洲這麼做,不過效果有限。
未來可能有失去貿易的風險,會是現在避免貿易的好理由嗎?在還有這個選擇的時候。人們通常不會用自殺來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大家也仍可期盼中國當局體認到它們大部分的經濟脅迫都沒有成功,政府要重返更集權的經濟亦是如此。歷史證明,這方法壓根行不通。
但西方國家不能忽視這個事實:中國主宰轉型低碳經濟所需的金屬及稀土元素供給,並掌握太陽能電池及電動車的全球市佔。如同石油,無論關鍵原物料位於何處都必須找出來,不過就地緣政治觀點,這些地點未必都很理想。透過多元化來減緩經濟脆弱及依賴是常識,但非天然存在的重要蘊藏不能憑空變出來。
只有一種方法能因應中國身為關鍵綠色技術主導者的挑戰:歐美產業的競爭力必須跟得上中國。在這成真前,放棄更廉價或/且更好的中國產品沒有意義,這麼做反而讓歐美公司更難迎頭趕上,最終讓能源轉型更慢。
中國官員說過,區分「去風險化」與「脫鉤」沒有意義,確實有理,除非西方戰略家跳脫認證新流行語,達到能闡述其含義的境界,否則這種言論可說是弊多於利。
緊張局勢升高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沒有人不同意應該避免脫鉤。當今要務是在我們不必要地破壞經濟前景之前,去除「去風險化」這個概念的風險。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Risks of "De-Risk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