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杜里(Joyita Roy Chowdhury)
●弗萊明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戈爾(Prarthna Agarwal Goel)
●古魯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在眾多肆虐印度的天然災害之中,洪水的盛行可謂無出其右。由於其境內約有4000萬公頃的土地易受洪災,以及約有75%的年降雨量集中在少數幾個月,因此這樣的情況並不令人意外。
然而氣溫的升高,使天然災害的頻率與嚴重度增加,印度的洪水也變得更加猛烈與具有破壞性(氣旋威力也隨之增強)。印度有著亞洲最高的洪災死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從2013年的近14億美元,高漲至2020年的115億美元。雖然不斷加劇的災害,顛覆了占印度65%人口的眾多鄉村居民的生命,女性在當中卻首當其衝。
許多原因能解釋為何天然災害對女性的影響尤大。首先,她們是農業勞動力的組成要角。從2011年到2012年,處於就業年齡區間的女性,有57.3%從事農務,男性的比例則為34.4%。即便有轉往非農業部門的結構性轉職潮,許多婦女在資源有限與行動限制下,未能把握這些機會。在家庭農場工作或擔任農業從業人員,使這些女性暴露於洪水與其他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經濟波動。此外,因為在印度只有14%的女性擁有自己的土地,很少人具有適應與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家庭責任、其他傳統文化習俗與父權社會規範,更加鞏固了排斥女性加入各種活動的氛圍,包括家庭之外的非農務就業。這讓女性面對洪水時,相對男性更加手無寸鐵:她們擁有的,是更高的死亡率與更少的救濟措施。
除了對生命與生計帶來的直接威脅,女人面對自然災害過後的暴力亦特別脆弱。一項國際性的系統性回顧發現:在自然災害之後,強暴、性侵與人口販運都會有所增長。舉例來說,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襲擊後的數個月間,密西西比南部女性通報親密暴力的比例,由33.6% 增加至 45.2%,低收入的母親則被安置到對於她們自己和其孩童都不安全的大眾臨時避難所。
根據全國家庭調查的研究也顯示,在2004年海嘯後,四個印度省分的親密暴力皆有所增長,在坦米爾那都邦,人身暴力增加了61%而性暴力增加232% ;在卡纳塔卡邦,精神虐待則提高了122%。而且,在2010 至 2019間,比哈爾邦的洪水損壞了超過50萬棟房舍,迫使居民搬遷至使女性遭受更多言語霸凌和性騷擾的臨時避難中心。
對女性施暴的情況,與社會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例如低落的社經地位、基於性別的資源分配落差、危殆的環境、有限的支持服務管道,皆可能因為自然災害而惡化。例如,自然災害導致的失業會弱化家戶的議價能力,並對男人造成心理與經濟壓力,從而增加酗酒與服用藥物的行為–這即是親密暴力的典型導火線。女人變得更加壓抑,但阻止她們轉往非農務的職位的社會與文化上的障礙仍舊不變,拒她們於經濟自主選擇之外。
災難不只加劇親密暴力,也使社區變得危險。青少女有遭受性虐待與性剝削的高風險,主因來自她們對他人的依賴。庇護流民的臨時營區充斥著犯罪。男性以包括食物、水與庇護所等民生必需品,作為性交易的籌碼,女性則經常遭受強暴與性侵。另外,長途跋涉以收集木材與飲用水,再加上不足的路燈照明,亦導致更高的遇害率。
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的長期影響同樣地具有破壞性。其導致的經濟衝擊,會對社經資源貧乏的女性,構成負面的成長環境。例如,洪災經常促成劇烈而長期的農務就業不景氣,嚴重限縮婦女在家庭之外的未來可能性。
為了防止自然災害繼續對印度婦女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政府必須立法遏止性別暴力,例如禁酒令,並藉由提升女性警官的數量,改善警方值勤時對性別意識的靈敏度。取得更高的經濟獨立能力也很重要,立法者必須與其他利害關係人商議,確保婦女有暢通的管道能找到其他替代工作機會,例如酪農業或其他農業相關產業。此外,政府部門應招聘更多女性,並將其納入災害管理之中。
國際救援委員會應與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與民眾──特別是婦女──聯手發展能減少在天然災害修復期,發生性別歧視和暴力的政策。透過直接向身處困境的婦女發放救濟金,政府與國際組織能對其賦權,脫離受虐的關係並培養工作技能。
近期在利比亞慘絕人寰的洪災,奪走數千條人命並使數千人流離失所,描繪了由極端天氣所導致,緊急且正在發生的全球威脅。在印度與其他地區,必須聚焦於藉由降低災害的初期傷害,與災後流亡和遷徙風險,處理既有的性別不平等與暴力。當女人變得堅毅,社會也將變得更加強韌。
(翻譯:潘笠允,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y India’s Women Are More Vulnerable to Disaster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