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2023年的全球經濟充斥著意外,儘管利率急劇上升,美國卻成功避免了經濟衰退,主要新興市場也沒有陷入債務危機,就連垂垂老矣的日本經濟也表現出了驚人的活力。相較之下,歐盟卻落了下風,這是因為中國長達40年的高速成長時代忽然終止,連帶拖累德國的成長引擎。
展望2024年,有幾個問題變得嚴重。經通膨調整後的長期利率會發生什麼變化?面臨房地產部門動盪和地方政府高額債務的中國,能否避免經濟急劇減緩?維持近20年零利率的日本央行,能否在不引發系統性金融和債務危機的情況下實現利率正常化?聯準會升息的延遲效應最終會將美國推入衰退嗎?新興市場的穩定局面能否再維持一年?最後,下個地緣政治不穩定的主要根源會是什麼?是中國封鎖台灣、前總統川普贏得11月美國總統大選,還是其他不可預見的事件?
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相互關聯的。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導致全球利率大幅下降,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緩解。畢竟包括超高的債務水準、不斷推進的去全球化、日益高漲的民粹主義、增加國防支出的需要以及綠色轉型等因素,都可能使未來十年的長期利率遠高於2012-2021年的超低水準。
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致力使經濟成長率重回5%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在政府繼續扼殺創業精神的情況下,很難看到科技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此外,中國的債務占GDP比從2014年的40%暴增至2023年的83%,也限制政府提供紓困的能力。
要解決地方政府的高負債和房地產業過度舉債,政府的支持是關鍵,中國提出的計畫似乎是要把痛苦分散到各處。這需要將國家資金分配給各省,然後強迫銀行以低於市場水準的利率放款給破產企業,以此抑制地方政府再舉新債。
但在限制新貸款的同時,要保持中國經濟全速發展是相當困難的。儘管中國已經從房地產轉向綠色能源和電動汽車(這令德國和日本汽車製造商沮喪不已),但正如楊元辰和我最近指出的,房地產和基礎建設仍佔據中國GDP的30%以上,凸顯這兩個行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雖然日本過去一年保持強勁的經濟成長,但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其經濟將在2024年放緩。日本經濟能否平穩著陸,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日本央行如何引導必要但有風險的超低利率政策轉型。
基於日圓對兌美元匯率比2021年初低了近40%,即便美國通膨飆升,日本央行也不能再拖延此一政策轉變了。或許日本決策者寧可坐等全球利率下降,會促升日圓並解決他們的問題,但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長期戰略。日本央行更有可能需要升息,否則長期蟄伏的通膨將開始上升,給金融體系和日本政府帶來巨大壓力——目前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超過250%。
美國經濟在2023年並未像多數分析師預測那樣陷入衰退,但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仍有30%左右,高於正常年份為15%。即便利率波動的長期影響無法預測,拜登政府仍繼續推動擴張性財政政策。儘管經濟正處於充分就業狀態,但赤字占GDP比目前仍達到6%──如果將拜登的學生貸款豁免計畫計算在內則為7%。即使是分裂的國會也不太可能在大選年大幅削減開支。過去三年的累積的高通膨相當於政府實際上出現10%的債務違約——這種單一事件不可能在不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於短期內重演。
在經濟和政治衝擊的奇特交互影響中,新興市場在2023年成功避免一場危機。這大部分要歸功於決策者採取相對正統的總體經濟戰略,但也有一些國家利用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獲利,例如印度就利用烏克蘭戰爭獲得大量低價的俄羅斯石油,而土耳其則成為運送受制裁歐洲商品到俄羅斯的重要管道。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以及民調顯示川普目前是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2024年有可能又成為全球經濟動盪的一年,新興市場尤其如此,但如果所有人在2024年都過的不安穩也不足為奇。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lobal Economy Is Not Out of the Wood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