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瑞克(Dani Rodrik)
●國際經濟學會主席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美國正在掀起一場半導體製造熱潮。4月初台積電公司宣佈計畫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第三個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廠,使其在該州的投資增至650億美元。根據《晶片與科學法》,台積電的投資可以獲得美國政府大量補貼,該公司將獲得66億美元的補助並有資格獲得50億美元貸款,此外,還可以申請高達資本支出25%的投資稅額扣抵。
在此之前,英特爾公司也宣佈美國政府將給予85億美元的補貼(以及11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晶片與科學法》提撥390億美元進行這類補助,目前還有更多交易正在進行中。白宮表示,光是過去兩年美國就承諾近3000億美元的製造業投資。
拜登總統將這些交易視為美國製造業復興的證據。他問到:「到底哪裡寫著我們不會再次成為世界製造業之都?」這屆政府或許與前任川普政府沒有太多共同之處,但都一樣關注振興製造業。
製造業再次成為經濟政策焦點有有幾個因素。首先,製造業在推動經濟創新和提高生產力方面,發揮的作用並不相稱,而新冠疫情則突顯遠端跨境供應鏈的風險。在這個地緣政治競爭——尤其是對中國競爭——日益加劇的時代,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必須要在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等尖端科技產品。
此外,還有創造良好工作的目標。「激發製造業、建築業和清潔能源的復興」是政府建設優質就業經濟議程的重中之重。從表面上看來,這個目標非常合理。從歷史上看,有工會組織的製造業工作一直是中產階級的基礎,專制民粹主義興起的部分原因就是美國「鐵銹地帶」和其他地區高薪的製造業工作,因全球化和技術改變而逐漸消失。
自195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成長近六倍,而其他經濟部門僅成長一倍,結果是製造業生產商品的能力顯著提高,但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卻同樣急劇下降。雖然製造業的增加值(按固定價格計算)與經濟其他部門基本保持同步,但1980年以來,製造業已減少600萬個工作機會,其他部門(主要是服務業)卻創造7300萬個非農工作機會。
川普在2017年1月上任時,美國製造業占非農就業的比率為8.6%,儘管他試圖透過進口關稅來支撐就業,但這一數字在他卸任時卻降到8.4%。雖然拜登拿出更大刀闊斧的手段,但製造業的就業占比仍進一步下降至8.2%。製造業占總就業人數比率(即使不是絕對數量)下降似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懷疑論者可能會反駁說,拜登的政策尚未完全見效,官方統計資料也未有所反應。但事實上相對於所需的具體投資,資本密集的半導體工廠只能創造很少的就業機會。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的三座晶圓廠預計只會雇用6000名工人,也就是每1000萬美元才能換來一個工作。就算供應商的工作機會一如預期增加了數萬個,這樣的就業回報也是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我們也沒法在世界各地找到成功扭轉就業去工業化的範例。相對於經濟規模而言,德國的製造業比美國大,但製造業員工占比也在急劇下降。而南韓在近幾十年來,取得製造業占經濟比重穩步上升的傲人成績,卻也無法阻止製造業占就業比率持續下滑。就連中國這個世界製造業強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絕對值和占總就業人數比率,十多年來也持續下降。
我們很難不得出這樣的結論:提高製造業就業率就像追逐一個飛逝的目標。隨著世界不斷前進,製造技術的本質也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自動化和以技能為導向的技術,使製造業很可能無法像過去那樣吸納勞動力。無論我們是否樂意,包括零售、護理和其他個人服務等服務業,仍將是創造就業的主要動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優質就業政策,更注重促進服務業的生產力和對勞動者友善的創新。
這並不是說《晶片與科學法》或其他促進製造業發展的政策,一定是錯誤或有缺陷的。它們完全可以強化國家的製造業基礎和推動更大的創新。但是重建中產階級、創造足夠多的優質工作、重振衰退地區卻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政策。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merica's Manufacturing Renaissance Will Create Few Good Job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