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共榮視角:投資全球公共財 協商出大而美的世界銀行

柯瑞克(Michael Krake)
●世界銀行德國區域執行董事

薩普特拉(Wempi Saputra)
●世界銀行東南亞區域執行董事

 

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會由25名成員組成,我們是其中兩人。世銀執行董事會集體代表189個會員國,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所以,我們除了向管理層問責,也日復一日執行艱難的平衡行動以凝聚全球共識。當會員國看法一致,世銀就是一種全球公共財(global public good;GPG), 可讓所有國家努力尋求共同點的少數場所之一。

 

但自從2022年底世銀啟動最新一波改革過程以來,「北方世界」與「南方世界」之間的分裂已帶來威脅,可能削弱這個習於共識型決策的組織。爭論的焦點是,基於開發融資的稀缺性,世銀如何能協助各國根除貧窮、增進繁榮共享,並且保護他們的人民及天然資產不受氣候變遷、瘟疫這些跨國界危機傷害。畢竟,這兩者不可能只顧其一(根除貧窮和繁榮共享)而不顧另一個(保護全球公共資源)── 想必不是全有,就是全無。

 

話雖如此,我們仍獲致重大進展:新的願景與使命、重新設計的公司治理評分卡、500億美元的新放款額度、用於募集額外捐款的創新融資工具擴大的危機工具組合 (包括氣候韌性債務條款),以及一種創造與傳播知識的新方法。

 

但一個核心問題仍沒有解答:世銀該不該動用核心產品──融資──來敦促各國朝供應全球公共財所需的投資與改革邁進?一方面,全球公共財的產生過程既複雜又所費不貲,投資不足是普遍的現象。例如,各國森林裡儲存的碳通常無法獲得補償,也因此缺乏保存的意願或能力。然而,鼓勵這類投資卻製造對立,因為必然會抑制其他類型的支出。

 

上周,我們藉批准突破性的「財務獎勵框架」回答了那個問題。察覺做法可能潛在著陷阱,會員國小心翼翼因應這個問題,特別是因為,這將是首次以這種方式對動用世銀資產負債表中的捐款設限。

 

依照該框架,捐助者自願對世銀做出新的財務貢獻時,可指定這些捐款必須用在能產生正面跨境外部性的專案。至關重要的是,指定用於全球公共財的資金只受制於一段明確的時期,期限過後就會被加入世銀的一般放款資金池。

 

聚焦四個原則,協助我們就這個新工具達成共識。一,財務獎勵是增進全球公共財投資的關鍵。窮國可透過世銀的國際開發協會(IDA)取得補助款和無息貸款,但占世銀會員國絕大多數的中等收入國家,貸款則依循非優惠條件(遵照世銀的AAA信評和成本轉嫁模式,儘管比資本市場提供的利率便宜、年限也比較長)。

 

近年來,會員國從世銀取得的貸款,超過三分之一用來投資產生全球公共財的計畫。但造福全球社會的方案往往被略過、優先投入滿足國內需求的計畫。這種情況必須改變。如果目標是促進有正面跨境效應的投資與改革,那麼全球社會就應當承擔至少一部分的成本––的確是出自於全球團結,但也是因為經濟利益。

 

二,世銀的融資模式必須更新,以鼓勵自願捐款。過去十年來,捐給世銀及其他多邊開發銀行(MDB)的新捐款已下滑,但捐給專門「垂直基金」(vertical funds)的財務貢獻激增95%。這顯示全球公共財雖仍有捐款進帳,但卻不是透過MDB體系注入,儘管MDB是目前為止是財務模式最有效率,治理方式也最具包容性。世銀的融資工具必須創新,提供捐助者從捐款到最終結果更清楚的視線,這正是垂直基金籌資如此成功的一大理由。

 

同時,世銀必須保有多邊特色,並維護客戶國對自己投資的「所有權」。對捐款者負責,與允許客戶國自訂策略,兩者之間如何權衡,一直是執行董事會長期辯論議題。

 

目前已浮現一個共識:捐款者可捐助一個統一的、由所有股東共同管理的全球公共財平台;相形之下,捐款若指定限用於特定計畫,傳統上會導致碎片化和效率不彰。然後,資金配置會按照一個旨在定義、衡量跨境外部性的透明框架去做分配。採用這種做法,世銀可協助因應迫切的全球挑戰──包括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疫情風險、缺水、糧食匱乏以及數位發展──同時保有公信力與效力。

 

最後,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財,必須與永續發展、消弭貧窮這些更廣大的目標整合,如此一來才能相輔相成。歷經漫長的協商,董事會成員已決定,未指定用途的款項,和指定給全球公共財平台但過了某個議定期限的捐款回流,將回歸世銀的一般放款資金池。

 

這種設計提供客戶額外的融資以滿足國內發展之需,同時也確保對初期階段全球公共財投資交代清楚。而且,這種工具也無損於一般性增資的呼籲。一般性增資仍有迫切需要,也仍是財務效率最高、最具包容性、也最能持之以恆的世銀增資途徑。

 

到頭來,資助全球公共財與根除貧窮,兩者並不衝突;相反地,假如沒能做到其中一項,另外那一項也將失敗。誠如世銀總裁彭安杰(Ajay Banga)所言:「 我們無法忍受另一個高碳排成長時期。」那正是為什麼,世銀金融模式朝配合「在宜居星球上根除貧窮」目標跨出重要一步後,必須沿著改革路徑繼續前進。

 

 

(翻譯:余雅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Negotiating a Bigger, Better World Ban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