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防疫視角:建融資機制 讓中低所得國家也能風險投資

葛蘭納斯特 (Rachel Glennerster)    2024年05月17日 07:00:00

 

葛蘭納斯特( Rachel Glennerster)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英國國際發展合作部前首席經濟學家

 

距今4年多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於華府舉行的春季會議中,將疫情的應對能力列入了議程。雖然歷經數百萬人喪命,以及數十億美元的支出,人們仍忽略了部份重要的教訓。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即是中低所得國家仍無法投資未經審查核准的醫療用品。美國及英國則透過這種「風險承受」策略,在新冠疫情危機時得到顯著益處,中低所得國家也應得到相同的機會。

 

當疫情全球大流行來襲時,政府必須即時應對,並大舉投資於也許尚未被核可的科技解方。在疫苗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時就提升產能,而非完成查驗登記後才提升,已被證明是新冠疫情期間相當關鍵的一步。尤其是美國與英國,在疫情早期便大規模投資疫苗的研發與製造,預先訂購未完成的風險疫苗。他們承擔了科技失敗大部分的風險,換來的是確認疫苗有效後能優先取得。這不僅是對國內人民的福利,更能幫助加速其他國家的疫苗研發與製造。

 

疫情當下我在英國政府服務,負責的成本效益分析。其中一個案例為美國,截至2020年底,美國已在疫苗的「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投入130億美元,這筆投資只要能使疫情提早12小時結束,便已值回票價。不僅如此,增加投資額也能加速全球的疫苗研發並減少一年的等待,省下約1.75兆美元。

 

在下一次疫情來襲時,我們必須有所成長,即使無法做到極具挑戰性的全球合作投資,也可以帶來進步。我們的分析反而顯示,更有效的做法應是包括中低所得國家在內,各國都應該在新冠疫情時透過風險投資,擴大疫苗的生產能力。如此一來,疫苗的供給便可更快展開,降低死亡人數、經濟也能更快復甦。(雖說如此,高所得國家不僅有能力,也有責任作為研發融資的先驅,亦能從合作中獲益。)

 

我在2020年的春夏兩季,全力投入於說服中低所得國家跟隨英國的腳步,但成果不彰,大多數國家並未在研發階段購入風險疫苗。世界銀行的一份工作報告顯示,疫苗延遲送達中低所得國家,其中有60%到75%都是因為比高所得國家更晚簽訂採購合約。在危機下推動新做法必定困難重重,但即使如此,與各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問題也浮出水面;其一是政治人物擔憂疫苗若研發失敗將被指控貪腐,其二則是世界銀行等組織無法提供貸款購買還不存在的疫苗。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多邊開發銀行必須建立融資機制,以帶動在流行病發生時進行風險投資採購,以及透過高所得國家協助降低貸款風險的機制。比起新冠疫情期間的疫苗捐贈與捐贈承諾之類,數量太少且速度太慢的措施,融資的手段才有辦法向中低所得國家,提供足以應對下一次疫情的資源。

 

若中低所得國家要大量購買疫苗、藥品、診斷工具等,並達到能對抗大型流行病之規模,多邊開發銀行是唯一可行的融資管道。然而當前的採購法規仍禁止購買有風險的醫療用品。認知到全球健康危機的挑戰情況特殊後,這些法規必須重新修訂以批准這些採購行為。多邊開發銀行也可以與利害關係人合作撰寫採購合約範本,並建立賠款及所負責任的架構,藉此簡化流程、將延遲降至最低。

 

高所得國家也能透過擔保貸款提供幫助,以防研發階段的疫苗失敗造成損失。如此一來便能降低中低所得國家的財務風險,並減輕政治人物需承受責任的重擔。高所得國家財報上相對輕微的一點負擔,就能換得可觀的投資額,並保障全球健康福利與高額經濟收益。在新冠疫情期間,我與英國政府內部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在救助金有限的情況下最有效率的做法,甚至曾倡議此做法,卻無濟於事。

 

新冠疫情使我們了解,在大流行下發展全新的機制在實務上是不可能的。國際政策制定者們必須即刻建置必要的架構,確保中低所得國家在下一次疫情時能購買有風險的醫療用品,以此縮短疫情持續時間,並改善獲取保健資源的平等性。如我們在芝加哥大學研發的「市場塑型加速器」結果所示,任何一點的延遲都可能賠上數百萬條性命與數兆美元

 

 

(翻譯:王宣淇,責任編輯:王能斌)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Pandemic Financ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Nee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