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比爾(Sultan Al Jaber)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工業和先進科技部長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主席
●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
●阿布達比未來能源公司董事長
半年前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上,全球超越了地緣政治的分歧(出乎許多人的預料),達成所謂「阿聯共識」的具體計畫,以推動永續繁榮和處理氣候變遷的威脅。近200個國家的政府和全球經濟各部門,共同支持一個務實、以科學為基礎的藍圖,來達成低碳經濟成長,並將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不超過1.5℃的目標。
阿聯共識成功的關鍵在於包容性:沒有人被排除在外,沒有行業被邊緣化,沒有解決方案未被提交討論。在我們邁向實施的過程中,全世界必須不遺餘力地加快進度。具體而言,這意味著擁抱人工智慧(AI)這項有望對能源轉型產生深遠變革性影響,並預計未來十年內為全球GDP增加7兆美元。
人工智慧在對抗氣候變遷方面的潛力,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項不斷發展的科技可以透過重新設計工業流程、優化運輸系統、能源效率最大化與大規模減少排放,來改變進步的速度,同時藉由農業、水安全和健康領域的創新,來增強我們的適應韌性。
但人工智慧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能源需求激增,要解決人工智慧對電力的渴求,與其加速公正轉型之間的矛盾,就需要科技和能源企業以嶄新且具有創造性的方式進行合作。
我們有理由感到樂觀。人工智慧已經在提升各行各業的效率。借助與G42集團旗下Presight AI控股集團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AIQ,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僅用一年時間,就利用預測性維護和機器學習工具,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多達100萬噸。其他電力公司正在使用神經網路預測天氣模式,以此為用電高峰和低谷提前預做準備,減緩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儲存難題。
在材料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正在利用人工智慧找出最適合碳捕捉的分子結構。經由分析微量營養元素、提高作物產量並將用水量減少多達40%,這項技術也在改變另一個能源密集型產業──農業。未來5到10年內,人工智慧有望為核融合、氫能和模組化核能、長期電池儲存以及一些人們尚未想像到的氣候解決方案,開啟技術突破之門。
人工智慧顛覆性潛力的另一面是永不滿足的能源消耗,這對本已捉襟見肘的電力系統帶來更大的壓力。2019年以來,最大型人工智慧企業的排放量增加約30%。到2030年,在該科技的龐大處理需求下,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增加160%,總耗電量可能與整個加拿大不相上下,也意味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增加一倍。由於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能源能夠滿足如此巨大的飛躍式需求成長,要彌補這一缺口將十分困難。
大型科技企業開始與能源公司合作,直接面對此一挑戰。今年5月,微軟和博楓資產管理公司達成協議,要在2030年前開發10.5gw(百萬瓩)可再生能源,阿聯數一數二的再生能源企業阿布達比未來能源公司,力爭到2030年將產能增加4倍達到100gw(百萬瓩),並尋找為高科技產業提供清潔電力的機會,此外,對核電資料中心的投資也在增加,儘管這些建設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每年還需要多達20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碳密集度最低的化石燃料),同時還必須對全球電網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以因應日漸增加的需求。
要解決這些問題並獲得人工智慧的潛在效益,採取全面的方法至關重要。為此,我將於11月在阿布達比召開「變革製造者大會」( Change Makers Majlis,「majlis」是一種鼓勵不同觀點交流的阿拉伯傳統集會),討論人工智慧和能源轉型問題。來自能源和科技領域的企業界領袖、政策制定者、投資人和民間社會機構將齊聚一堂,重新思考能源、人工智慧和包容性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
阿聯在可靠的能源供應國方面擁有良好記錄。鑑於我們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以及作為人工智慧的領導者(我們擁有像MGX公司這樣的投資平台、G42這樣的基礎設施開發商,以及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大型語言模型Falcon),我們非常希望將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這個對全人類具有深遠意義的問題。藉由在能源和人工智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我們可以幫助實現「阿聯共識」,從而把握住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經濟機遇。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mbracing the AI-Energy-Climate Nexu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