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政經視角:符合現實世界需求 重新定位左翼政治光譜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2024年07月18日 07:00:00

羅德瑞克(Dani Rodrik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國際經濟學會主席

 

法國和英國最近都舉行選舉,加上美國當前的總統競選活動,都反映出偏左翼政黨在試圖塑造新的認同,並提出取代極右翼的可靠方案時所面臨的兩難困境。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餘波中,右翼是第一個利用反新自由主義和超級全球化而獲益的陣營,在10年前,人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抱怨「左翼棄權」。

 

但左翼政黨也有值得稱讚之處,而且當前處於較有利的位置。英國工黨剛剛大獲全勝,終結保守黨14年的統治。在阻止極右翼崛起方面,法國左翼的新人民陣線聯盟比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中間派聯盟更有勝算。儘管在民調中落後於川普,美國總統拜登依然通過新的產業和綠色政策,將國家帶入一個全新領域。

 

但正如民主黨在美國面臨的困境顯示,左翼還有大量工作尚未完成。拜登的年紀顯然無法讓民眾相信他神智健全是一大問題,但民主黨對於其真正立場和代表誰發聲,也釋出前後不一的訊息。

 

這一問題也困擾著其他左翼政黨。正如皮凱提(Thomas Piketty)指出的,左翼政黨已經脫離其傳統的工人階級基礎,轉向受過教育的精英份子。

 

左翼還未打造出一個適合當前現實的身分認同。他們應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是否應該像法國的新人民陣線那樣看似專注於重新分配?是否應該像英國工黨那樣堅守財政責任?是否應該像拜登一樣推動產業政策,又基於什麼目的去這樣做?他們應該如何處理文化精英與公眾觀點大相徑庭的問題,包括移民、環境或跨性別權利等。

 

如果左翼要重新獲得政治力量,就必須回歸其根源,再次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這意味著要專注於為沒有大學文憑的勞動者爭取良好、安全和高效率的工作。經濟不安全感加深,中產階級式微以及落後地區好的就業機會消失,是右翼民粹主義崛起的主要原因。左翼唯有逆轉這些趨勢才能成為可靠的替代選項。

 

但困難在於舊策略已不再奏效。在二戰後的數十年間,製造業工人是支持左翼政黨的核心,也是中產階級的基礎。

 

如今在歐美製造業工人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大部分勞動力都集中在服務業。拜登在2021年1月上任時,製造業占全美就業比率已經縮減至8.5%,儘管政府全力振興製造業,如今占比已低於8.2%。像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的製造業就業占比雖然較高,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擺脫這種長期下滑趨勢。

 

左翼政黨尚未完全面對此一事實。他們關於供應鏈回流、競爭力、數位化和綠色轉型的所有討論,一旦涉及就業都顯得不切實際,對中國採取的保護主義措施也是如此。當大多數勞動者都不在製造業,且未來不會從事製造工作的現實情況下,關注製造業的策略沒有什麼政治吸引力。

 

再分配政策也有問題。人們有充分理由讓稅收制度變得更累進,並提高高收入者的稅率。更高的社會轉移支和更好的社會保險有助於財富重分配,尤其是在社會安全網依然薄弱的美國,但轉移所得不能彌補因好工作不見而失去的尊嚴和社會認可,也無法修復工廠關閉或搬遷之後,社會和社區生活的瓦解。

 

因此左翼需要的是能夠為經濟創造良好、高效益就業機會的可靠計畫,特別是在落後地區和沒有大學學歷的工人,這類計畫的目標不是汽車或鋼鐵工人,而是照護或零售業勞工。

 

此外,對勞工友善的創新必須成為計畫的中心。要同時提升工資和就業,需要有能夠提升低學歷工人生產力的組織和技術創新。不同於自動化和其他節省勞動力的技術,對勞工友善的創新能幫助普通工人完成更多複雜的任務。在這方面能賦予人們專業技能的數位工具就是例子。

 

因為創新和生產力是這一議程的核心,因此必要的政策類似於舊有的那些成功產業政策。我們可以稱之為服務業的產業政策,或者稱之為勞動者高效益政策。它們基於現有的本地跨部門合作與國家創新計畫,但重點會放在吸納勞動力的服務業,和幫助低學歷勞動者的技術上。我和我的同事已經為美國法國英國勾勒此類計畫的不同版本。

 

新的左翼必須面對新的經濟結構和提升生產力的迫切需求。唯有如此,它才能轉變為真正的未來政治運動,並成為取代極右翼的可信方案。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the New Left Need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