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共同體視角:非洲主權債務危機終將影響全球 任何解方都須中國參與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2024年10月09日 07:00:00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高傲自負的西方還能繼續無視非洲主權債務危機多久?當非洲國家努力應對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時,與西方政府和各個多邊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組談判已然停滯。雖然債務減免至關重要,但必須牢記的是,非洲很大一部分對外債權都在私人貸款機構和中國手裡,而這兩者並沒有顯示太多提供救濟的意願。

 

對於有近4億人們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非洲而言,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已成為減貧的主要障礙,因為戰爭、區域衝突、氣候災害和低迷的全球經濟加劇了生活成本上漲。目前這塊大陸上有15億人口,並預計在2050年前達到25億。非洲年輕人只要看看智慧型手機,就知道其他國家可以提供更好的機會,因此不太可能繼續默默忍受現狀。

 

鑑於這一現實,認為西方可以無限期地免受非洲暴力衝突和經濟危機影響的想法顯然是幼稚的。無論是透過不斷增加的移民、恐怖主義,或是爭奪非洲大陸豐富自然資源的代理戰爭,其後果都會不可避免地波及已開發國家。

 

所以,我們能為此做些什麼?歸根究底,非洲國家必須像過去那些東亞和目前的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一樣借助發展經濟擺脫債務。正如各亞洲經濟體曾效法日本經濟模式,非洲也需要一些成功範例來為區內各國樹立榜樣。

 

但這樣的轉變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同時我們必須對外援計畫進行徹底改革,將重點放在贈款而非發展貸款上。光是非洲的綠色轉型每年就需要至少1000億美元,其中包括為目前仍無電可用的6億非洲人提供電力這項重要任務。如果美國有能力將1兆美元投入可能成效有限的綠色計畫,就應該將部分資金直接投入非洲,其影響可能要大得多。

 

我們的目標必須是防止非洲國家的債務失控。為此,西方各國政府也應進行法律改革,禁止在已開發國家法院強制執行主權債務契約。迫使私人貸款機構只能根據債務國法律體系,將激勵潛在主權借款人強化自身法律和金融體系,以獲得貸款人的信任。體制不完善的國家需要更多時間來自我完善,因此在短期內的捐贈對彌合差距至關重要。

 

雖然這個提議看起來有些苛刻,但它反映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向外國私人貸款機構借款往往利弊參半。部分原因在於,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府就算不牽涉貪腐問題,也會採取短視的借款策略,承擔一些對本國人民構成不必要風險的債務。

 

債務危機正一再阻礙發展進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在其2002年出版的《全球化的允諾及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一書中,將這種模式歸咎於國際金融機構的行為,但真正的癥結在於法律體系,允許外國貸款人透過在紐約和倫敦起訴違約借款人來行使過度巨大權力,最後往往得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面善後。

 

這就是為什麼早在1990年,我和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布羅(Jeremy Bulow)就認為債務糾紛應該交由借款國法院處理。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主權債務破產機制可以被視為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它面臨著來自貸款人的阻力,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比紐約法院更同情借款人。一些新興市場政府也反對這個想法,擔心自身獲得外國貸款的能力會因此受限。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拉丁美洲的外債經驗顯示,反覆出現的危機往往超過了短期借款帶來的好處。近年來,大多數中等收入新興市場國家透過在本國法院裁決主權債務糾紛,成功緩解了違約危機,但阿根廷是一個明顯的例外。

 

非洲國家必須採取類似做法,並逐步將債務合約交由當地司法管轄。過渡性融資最好來自直接贈款,就像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對戰後歐洲所做的那樣。但是從發展貸款到贈款的轉變必須帶來深遠影響,將世界銀行的專案融資框架重塑為基於贈款的體系。

 

這當然需要大量的融資承諾,而任何真正解決非洲債務危機的方案都需要中國的參與。但無論如何,西方都必須減少這種讓非洲本已嚴峻的經濟情勢雪上加霜的貸款方式。

 

(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ethinking Foreign Funding for Afric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