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手的東西越多,膽子就越大。
~印度前國安會顧問 錢勒尼(Brahma Chellaney)
過去十多年來,中國都在採取一套日益激進的混合戰戰略,以增強自身在南海這個戰略要地的實力和影響力,而如何應對這項策略,則是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在南中國海地區取得主導,並終結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地位。為此,中國不惜動用各類脅迫手段。
近年來,那些領土主張被中國無視的國家(如菲律賓和越南)的船隻經常面臨中國船隻的封鎖、撞擊、水砲,甚至利器攻擊,海上能源作業也經常受到騷擾,漁民光是在所謂「中國擁有的」水域內捕魚,就可能遭到鋼管毆打。這種暴力衝突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也破壞了這條太平洋-印度洋重要連結通道的穩定。
人們可能認為,美國會採取行動來遏制中國的行為,特別是考慮到它已與菲律賓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然而,歐巴馬、川普和拜登三位總統都未能提供任何幫助,只是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和採取一些象徵性行動。 2012年,歐巴馬放任中國公然從菲律賓手中奪取了有爭議的黃岩島,也並未採取任何懲罰措施。
這並非美國第一次未能履行對菲律賓的防務承諾。 1995年,菲律賓請求美國協助,阻止中國軍隊佔領距離菲律賓巴拉望島僅129海浬的美濟礁。美國時任總統柯林頓對三年前美國在菲律賓保留軍事基地的權利被終止耿耿於懷,因此拒絕請求。如今這塊島礁已成為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
中國到手的東西越多,膽子就越大。佔據了黃岩島後,習近平開始著手大規模填海,在南海新造了1300公頃土地,其中包括7個目前用作前線作戰基地的人工島。中國在多個爭議島嶼上修建了27個軍事前哨基地,如今這些島上佈滿了短程飛彈、偵察設備、雷達系統、雷射和乾擾設備。中國還在較大的島嶼上建造了機庫、跑道和深水港。中國透過單方面重繪南海的地緣政治地圖,確保在該地區的投射能力享有獨立地位。
儘管中國逐漸侵蝕了菲律賓的安全(包括後者對其專屬經濟區地區的控制權),但美國仍在強調對盟友的「堅不可摧」防禦承諾。去年年底,拜登政府明確表示,任何第三方武裝在「南海任何地方」攻擊菲律賓軍隊、海岸警衛隊、飛機或公共船隻的行為,都屬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範圍。然而,中國卻仍然沒有受到懲罰,甚至連威懾也沒有。
美國的言行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首先,它擔心局勢升級,尤其是當資源和注意力都被烏克蘭和中東戰爭消耗時。另外,美國不想介入南海的主權爭端,因為它本身在那裡沒有領土主張。它甚至不願就日本管轄的尖閣列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的主權問題表明立場,而中國也聲稱擁有該島主權。
然而美國已明確表示,與日本的安全條約涵蓋這些島嶼,並告誡不要實施「任何試圖破壞日本行政管制的單方面行動」。美國應該對菲律賓採取同樣的態度,毫不含糊地指出它與菲律賓的條約承諾,涵蓋任何旨在強行變更目前由菲律賓行政管制之區域的行為,包括中國一直試圖圍攻的仁愛礁。
為了支持這一立場,美國可以援引一個國際仲裁法庭2016年的裁決,判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沒有法律依據」,而且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的行為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但中國對此裁決的公開蔑視,讓人們意識到南海的未來無法交由國際法定奪,而這也是美國必須準備好用行動來支持這項聲明的原因。
如果美國確實打算為其條約盟友挺身而出,它可以利用在過去十年間獲得使用許可的九個菲律賓海空軍基地,其中兩個與台灣和中國南部隔海相望。如果美國不提供支持,中國將繼續鞏固自身在南海的主導地位,從而壟斷該地區豐富的能源和漁業資源,也更有能力去破壞供應鏈和懲罰那些不友善國家。
中國不會止步於南海。在習近平的指揮下,中國利用欺騙、恐嚇、脅迫和偷襲等手段,在從東海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其他地區擴大其領土控制,就連不丹這個小國都不放過。跟對付所有恃強凌弱者一樣,阻止中國的唯一方法是要有一位可靠的挑戰者站出來。美國必須成為這個挑戰者,而它的第一個舉措就是保衛菲律賓。
錢勒尼(Brahma Chellaney)是印度前國安會顧問,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學榮譽教授及柏林Robert Bosch學院研究員,著有《水,和平與戰爭:對抗全球水危機》(Water, Peace, and War: Confronting the Global Water Crisis, 暫譯)。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