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印度看似與中國在邊境和解 其實已落入北京圈套

塔魯爾(Shashi Tharoor)    2024年11月29日 07:00:00

中國的行為依循一個明確的模式:在現場創造新的事實,派遣部隊到能威嚇(並可能攻擊)印度的區域,並以曠日持久的外交手段耗盡印度精力。

 

~印度前外交部長 塔魯爾(Shashi Tharoor)

 

 

 

202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數度入侵印度拉達克 (Ladakh) 地區情勢緊張的邊界地帶,掀起了血腥衝突,造成20名印度士兵喪生。雙方關係因此降到數十年來的冰點,導致長期的軍事對峙。如今,中國和印度已達成休戰協議,但許多印度人仍傾向先觀望具體實施情況,再決定是否拍手叫好。

 

自2020年的暴力衝突以來,印度已表明,在中國採取行動恢復邊境原本的狀態前,中印雙邊關係將繼續處於停滯。畢竟,中國屢次無端進犯位於拉達克東部的實際控制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這樣的行為正是擾亂和平的罪魁禍首。

 

為了展現自身決心,印度放慢了中國對印投資的批准速度,加強對中國公民簽證的審核,並取消兩國之間的直航班機。尤有甚者,在中國於太平洋的領土主張問題上,印度也採取了更強硬的態度,並表現出勢必會引起中國不滿的針對性政治舉動,例如友好地回應臺灣總統在莫迪(Narendra Modi)再次勝選後所發布的祝賀貼文(中國反對臺灣當局和任何中國之邦交國進行一切官方互動)。

 

儘管最近的休戰協議意味著,中國終於領會了弦外之音,但印度仍難以擺脫其為雙方中更急於達成協議的一方的印象。事實上,印度經濟界似乎普遍相信,印度根本不應尋求與中國脫鉤(或至少說是「去風險化」),而應該利用中國資本來填補自身投資缺口。

 

儘管政治局勢緊張,雙邊貿易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有鑑於此,印度商業界據傳一直在施壓政府締結一項促進經濟往來的協議,也是預料之中。今年7月,印度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公開提倡一項策略,旨在增加中國在印度的投資,並讓印度更深層地融入中國供應鏈。

 

 

中國與印度已達成邊境停火協議。美國總統拜登(由左至右)、印度總理莫迪、巴西總統魯拉、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9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G20高峰會。(美聯社)

 

 

過去幾個月,許多跡象都顯示,結束拉達克對峙的協議即將達成。9月12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表示,中印在拉達克東部實際控制線沿線的「脫離軍事接觸」(意即雙方軍隊後撤)問題有75%已經解決。當天稍晚,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 (Ajit Doval) 在聖彼得堡會晤了頗有影響力的中國共產黨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毅,顯示雙方皆有意「迫切展開行動」以「在剩餘地區實現脫離軍事接觸」。

 

中國新任駐印度大使在印度媒體上發表的和解評論和聲明,進一步加深了兩國試圖為和解奠定基礎的印象。而協議確實很快就浮上檯面,使中印兩國得以重新開始在邊境地區巡邏

 

 

 

中印看似和解其實問題重重

 

然而,這之中仍存在一些受到關注的重要議題。首先,如同政治評論家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所指出的,當印度首相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的金磚國家峰會(BRICS Summit)進行非正式會面,當時距協議宣布才不過幾天,雙方各自的相關部門卻發表了截然不同的聲明。當印度將協議描述為邁向「多極亞洲和多極世界」的一步,中國卻只提到了「多極世界」。其弦外之音雖然細微,卻很明確:亞洲是屬於中國的。

 

更廣泛地說,中國在實際控制線上的數次行動意圖很明顯,即藉著採取措施,將邊界朝更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方向調整,好讓印度繼續處於失衡狀態。這呼應了中國在其與印度共享的邊界以及南海其他區域推動其領土野心的強硬手段。

 

中印上次聚焦在不丹洞朗高原(Doklam)的對峙是如何結束的,值得回顧。印度並未宣稱擁有洞朗,但支持不丹主張擁有該地,而中國則對此提出異議。此外,印度的一條主要公路經過高原下方,連接印度東北各邦和國內其他區域。因此當中國調遣部隊到洞朗興建自己的道路,印度便也派出部隊去阻止這項計畫。

 

在那次對峙中,雙方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達成了協議,情況與最近的拉達克協議頗為相似。然而自那以後,中國卻藉著在洞朗高原上的其他地方修建道路,占了印度上風,達成相同的結果。如今,解放軍俯瞰著印度一條重要公路。

 

中國的行為依循著一個明確的模式:在現場創造新的事實,派遣部隊到能夠威嚇(並可能攻擊)印度的區域,並以曠日持久的外交手段耗盡印度精力。與此同時,鼓勵印度增加對中國進口貨物的依賴,並向印度商業領導人們拋出投資誘因。

 

然而,兩國近期和解所許諾的經濟利益不太可能成為現實。就印度龐大的雙邊貿易逆差──已從2021年的700億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1010億美元,中國並未採取任何行動來解決,也沒有降低印度公司試圖前進中國市場時所面臨的壁壘。

 

此外,所有跡象都顯示,中國的投資集中在低附加價值產業,而非涉及技術轉移的領域,即使中國公司正尋求收購印度敏感領域產業。這之中也存在巨大的機會成本:與中國更大程度的經濟整合勢必會降低印度對一些全球企業的吸引力,因為它們正設法減少與中國的接觸。

 

再加上中國長期以來透過出口擺脫自身經濟困境,以及將他國經濟弱點作為武器的紀錄,印度顯然應該謹慎行事。在中國展現出令人信服的善意之前,拉達克的休戰協議尚不值得慶祝。

 

 

塔魯爾(Shashi Tharoor)為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印度前外交部長和印度國大黨議員

 

 

 

 

(翻譯:許芸睿,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ndia’s Troubled Truce with Chin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