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川普成功消除或至少大幅縮減美國貿易赤字...他將會發現自己面臨了個人與政治生涯的滑鐵盧。
~希臘前財政部長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
川普(Donald Trump)決心消除美國貿易赤字的能力與誠意俱足。然而,相較於川普,美國的貿易赤字更堅決地維持龐大的總額,無論這位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丟出什麼改善政策,它都可能隨即棄之不理。因為它與「後布列登森林體系」(post-Bretton Woods)下的美國結構密不可分,而赤字遠超出新任政府能用上的手段,也並非新政府的施政目標。
先從手段談起,川普在這場貿易平衡的戰役中,有兩個強力手段可用:標準進口關稅與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Section 232 of the 1962 Trade Expansion Act),透過此條款,美國政府能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名義正當化對保護主義國家與貿易集團採取的報復行動。(以歐盟(EU)為例,歐盟對所有進口車輛徵收了10%的固定比例關稅,再加上其他行政限制的實施,同時也透過與美國的汽車貿易維持著極大的貿易順差。)
但是,無論是關稅或是第232條款都無法確實縮減美國的貿易赤字。如果想知道原因,就請想像一種情況,宣稱上任第一天就會向加拿大、中國與墨西哥施加25%關稅的川普,如果真的狂熱利用關稅與其他懲罰性進口限制措施。我們能確定的是,美國的進口必定會減少。但是美國的出口也會隨之下降,尤其是川普的關稅與配額政策,再加上他向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一幫歡樂的科技巨擘寡頭們承諾的大幅減稅。
對美國出口徵收關稅的負面影響會反映美元在國際間的角色,這是唯一一種非美國公民願意持有的貨幣,即使他們無意向美國企業購買任何商品。如果川普將關稅提高到能阻擋中國與歐洲進口的必要程度,並增加政府收入(藉此得以減少國內稅),貨幣市場必然會讓會推高美元的幣值,若是再加上美國國內減稅,美元一定會更加大幅攀升。
因此,即使川普的關稅政策意在減少進口,但是美元升值會促進進口、削減出口,會進而抵銷這項政策的成效。而美國的貿易赤字將會維持幾乎不變的狀態。
這讓我們接著看川普政府的目標。為了論述,請試想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假使川普的方法成功消除或至少大幅縮減美國貿易赤字。在這種情況下,他將會發覺自己面臨了個人與政治生涯的滑鐵盧。雖然工人階級的選民們造就了他近日的勝選,川普心中的「自己人」卻是金融家與房地產開發商。讓這些人開心是他的使命,然而問題來了:消除美國貿易赤字將會摧毀他們的財富。
如果我們快速地回顧歷史就能明白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透過在歐洲與日本推動美元化(美國的盟友們因此能夠購買美國出口貨物),以維持貿易順差。日本和歐洲的美元化是經由美方的援助(例如: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貸款以及最關鍵的是在布列登森林體系(the Bretton Woods system)下,讓美元相繼與歐洲貨幣、日圓與黃金間保持固定匯率。
只要美國能維持貿易順差,布列登森林體系就能出色地運作。不過,每當歐洲與日本跟美國購一架飛機、一件家用電器和一台IBM電腦,美國匯往國外的美金就會匯回國內,這進而關閉了美國貿易盈餘的回收循環,使其能永續發展。
不過到了1971年,美國的貿易差額已變成負值。身為淨進口國,美國經濟卻將越來越多的美元輸出至歐洲與日本。於此同時,五角大廈在越戰上的巨額支出絕大部分都化為金流,讓美元流入東南亞、日本、甚至是歐洲。簡而言之,大量的美元正累積在外國的中央銀行的金庫中。
布列登森林體系的基礎是美國承諾向願意支付35美元的任何人提供1盎司美國擁有的黃金。考慮到美元如洪流般湧入非美國國民手中,對於美國是否會持續遵守諾言的疑慮開始增長。就像是自我應驗的預言般,在1971年8月15日,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撤回了承諾並摧毀戰後的固定匯率制度,此舉讓美元大幅貶值,德國馬克與日圓急速升值。
很快地,歐洲和日本的中央銀行將會陷入兩難。在無法將累積的美元兌換成黃金的情況下,他們也不願意將美元換為德國馬克或日圓,以免匯率進一步上漲,而對德國與日本的出口商造成額外的打擊。因此,他們以大量囤積的美元作為黃金儲備的替代品,並透過購買美國國債、房地產和其他美國政府允許外國人購買的資產,讓這些美金流入華爾街。
而這就是我們如何得出這個美妙的準悖論,而這正是當今美國全球權的本質。美國的貿易赤字為歐洲與亞洲資本家提供淨出口至美國的需求,讓資本持續流入美國,滋養政府財政,同時刺激金融家和開發商(也就是川普的好哥兒們)的發展。
如果川普成功消除美國的貿易赤字,邁阿密與紐約第五大道沿路的房地產價格將會崩盤,政府債務的償還成本將節節飆升,道瓊指數料將暴跌。也許川普應該被提醒:最能復仇的天神,就是滿足他最真摯願望的那一位。
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希臘前財政部長、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MeRA25)總書記,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
(翻譯:戴佑紜,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