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青少年社群平台成癮後患無窮 臉書共同創辦人也悔不當初

基希施萊格(Peter G. Kirchschläger)    2024年12月18日 07:00:00

決定要如何使用與使用多久社群媒體,等同於決定要放棄多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琉森大學社會倫理研究所所長 基希施萊格(Peter G. Kirchschläger)

 

 

 

澳洲政府近期下令禁止16歲以下孩童使用社群媒體,這項舉動遭到了一些批評,批評聲主要來自Meta(旗下擁有臉書(Facebook)與Instagram)和TikTok等社群媒體公司,在禁令頒布後,如果這些公司無法阻止孩童使用旗下的社交平台,他們將會面臨高達3200萬美元的罰款。但是即便如此,澳洲的新政策為保護當今21世紀的孩童跨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所有的社會以及與為其服務的政府,都有責任保護孩童遠離有害的成癮。然而,成癮正是社群媒體公司試圖培養的,如同臉書(Facebook)的共同創辦人兼首任總裁派克(Sean Parker)於2017年揭露的,建立社群平台的過程是由一個簡單的問題引導:我們如何盡可能地消耗使用者最多的時間與注意力?這些公司最終得出的答案為「利用人類心理的脆弱性」:人們對於社會認可的渴望。

 

從根本而言,社交媒體平台是以透過具社會認可效果的按讚、留言、觀看數與分享等功能,刺激使用者的大腦分泌多巴胺(一種參與成癮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為目的設計而成的。派克向大眾解釋道。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平台,使用者接受到的多巴胺刺激也就越多,讓使用者們上鉤的「社會認同回饋循環」也就此成形。「天知道這對我們孩子們的大腦造成什麼影響」,派克後悔地感嘆。

 

另一位臉書前高階主管帕里哈皮提亞(Chamath Palihapitiya)也在「強烈罪惡感」的驅使下出言反對社群媒體。他提出了一個看法。「你從未察覺,」在2017年一場史丹佛商學研究所的活動中,帕里哈皮蒂亞向聽眾這麼說,「但你正被牢牢掌控著。」決定要如何使用與使用多久社群媒體等同於決定要放棄多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社群媒體是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主因

 

然而許多使用者,特別是孩童,並不具備能力對社群媒體使用做出見識多廣或健康的抉擇,尤其是受到成癮性回饋循環的影響下。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公室(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指出,擁有不當社群媒體使用習慣(以類似成癮的症狀為特徵,像是無法控制使用情形與表現出戒斷症狀)的青少年比例急速增加,從2018年的7%上升至2022年的11%。在美國,青少年平均每日花費4.8小時使用社交媒體。

 

這些數據暗示我們正面臨嚴重的隱患。那些每日花費超過三個小時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經歷焦慮與憂鬱情緒的機率是同儕的兩倍,使用社群媒體的行為也與低自尊、霸凌與糟糕的學業表現相關,並且證據顯示社交媒體是造成近十年美國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澳洲通過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平台的法案。(資料照片/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我們應該發起即刻且持續的行動,幫助青少年扭轉具有潛在危害的社群媒體使用習慣持續蔓延的趨勢。」就連青少年們也對此發出警告,在十一月初,瑞士琉森州的青年議會向琉森州議會請願,希望透過「針對性地提高家長與大眾的認識」,以加強保護社群媒體使用者,特別是「預防成癮的發生」。

 

孩子們是否曾經請求大人保護他們遠離成癮性習慣?當菸草使用的規範被廣為議論時,是否有青少年站出來,要求父母了解讓孩子抽菸的風險是什麼?社群媒體促使孩子向大人請求保護,這就說明了它造成的傷害有多嚴重。

 

社群媒體影響的對象不僅是孩童,依據帕里哈皮提亞的說法,這些公司創造的「由多巴胺驅使的短期回饋循環」正透過傳播錯誤的資訊與「謊言」來「摧毀社會運作的方式」。如派克所說,社群媒體「改變了你與社會的關係,也改變了人們彼此的互動關係。」這不僅只是推測:社群媒體已被證實是「造成兩極分化的引擎」,也是煽動暴力的強力工具。

 

派克深知自己的行為是在培養成癮,臉書的創始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Instagram的共同創始人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還有其他社群媒體創辦人也都心知肚明。帕里哈皮提亞表示,雖然他和他的同事都告訴自己沒有任何壞事會因此發生,但在「內心深處」他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然而,得到的酬勞顯然太過豐厚,讓人難以放棄:只要更多的人們對他們的平台上癮,公司就能蒐集更多的使用者資料,而他們就能透過販售高精準度的個人化廣告賺取更多的錢財。

 

期望社群媒體公司自我監督終究是痴人說夢,畢竟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建立在危害基本人權的前提上。這就是為何所有有心履行保護人民責任的國家,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必須攜手努力,為這些社群平台建立並執行一個新的規範框架,而開始的第一步就是跟隨澳洲的腳步,提高社群平台使用者的年齡限制。

 

 

基希施萊格(Peter G. Kirchschläger)琉森大學社會倫理研究所所長、倫理學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翻譯:戴佑紜,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rotecting Children from Anti-Social Medi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