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習近平自顧不暇 英首相不應妄想迎合中國能救自家經濟

彭定康(Chris Patten)    2025年01月12日 07:00:00

中國的海外投資也絕非利他,而是以獲取利潤或建立海外戰略據點為目的。

 

~牛津大學校長 彭定康(Chris Patten)

 

 

在20世紀60和70年代大部分時間裡擔任英國首相的已故工黨領袖威爾森(Harold Wilson)曾說過一句名言:「在政治上一周都算長的了。 」而正如現任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所印證的,政治的時鐘走得更快了。

 

就在六個月前,施凱爾領導的工黨在大選中以壓倒優勢終結了保守黨的14年統治。憑藉163席的議會絕對多數,他似乎有望在任期內取得穩定而富有成效的政績。但隨著英國經濟瀕臨停滯,一連串愚蠢失誤削弱了工黨好不容易贏得的能力和誠信的名聲。

 

平心而論,媒體幾乎沒有給施凱爾重新站穩腳跟的機會,立刻就對其政府進行抨擊,尤其是右翼媒體。但即便如此,面對英國當前混亂的公共財政,工黨也難辭其咎。

 

在競選期間,獨立的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曾批評兩大政黨長期對經濟的嚴峻狀況保持「合謀的緘默」。鑑於保守黨糟糕的記錄,他們迴避這個問題並不奇怪。然而,工黨或許擔心遲早也要承認不能避免加稅和削減開支等痛苦措施,因此也選擇了沉默。結果就是,英國選民再次被蒙在鼓裡,無法知曉一個嚴酷的事實:英國無法在維持美國式稅收的同時維持歐洲水準的公共服務。

 

當前工黨政府面臨削減公共債務的艱鉅任務。工黨領導人意識到他們無法在保持低稅率之際增加公共支出,因此將希望寄託在經濟成長和生產力提升上——尤其是中長期的。但由於經濟陷入困境,突然實現成長激增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工黨政府在執政的前六個月將重點放在將更多資源,用於升級英國老化的基礎設施。但它為遏制政府債務成長而調高的企業國民保險貢獻額,卻削弱了其刺激企業投資的努力。

 

在這些成長挑戰之下,一些觀察家將目光投向中國。他們認為強化兩國關係可以提升對英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並引來急需的投資。而在他們看來,中國只會與那些無條件接受其政治主張並願意按其規則行事的國家加深經濟聯繫。

 

但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雖然任何批評似乎都會激怒中國,但它在貿易上的做法非常務實:無論存在何種政治分歧,它都樂於以最優惠的價格購買所需之物。在這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2020年,在人們普遍—或許不無道理——懷疑病毒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洩漏的情況下,澳洲呼籲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疫情的起源。而明顯違反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的中國則威脅要暫停進口澳洲產品。

 

這些威脅理所當然地在澳洲和整個西方世界引起了恐慌,但中國對澳洲的大麥、鋰和鐵礦石的依賴,使其政治姿態有所收斂。到了2023年上半年,澳洲對中國的出口達到創紀錄水平,可見中國領導人的貿易決策是被實用主義引導,而非政治。

 

同樣,中國的海外投資也絕非利他,而是以獲取利潤或建立海外戰略據點為目的。中國僅提供了英國0.2%的外國直接投資,只獲取了倫敦金融城利潤的0.4%,顯示該國對英國市場興趣不大。

 

這讓我們對中英關係進行更廣泛的政治辯論。英國是否應該維持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以鼓勵後者加入各項重要國際協議,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遷和防範流行病方面?

 

在此,那些主張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人必須設法合理化一些有完整文獻的歷史,記錄了共產黨政權如何違反其簽字協議。一個明顯例子就是1984年《針對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在其中承諾,會在英國1997年放棄統治權後的50年內保持該城市的自治地位。

 

施凱爾則概述了處理中英關係的三個原則:在適當的時候競爭,在可能的時候合作,在必要時挑戰。但如果英國挑戰中國的話會出現什麼情況?中國當局很可能會像往常一樣簡單粗暴地回絕。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就在施凱爾最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承諾加強雙邊關係後不到數小時,數十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遭到了逮捕

 

當英國國防部門認定中國威脅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時,與中國往來就更加難以自圓其說了。 2023年,軍情五處(MI5)負責人麥卡勒姆(Ken McCallum)警告,中國當局正在「大規模」刺探英國公民的情報。最近則有消息揭露,中共統戰部的特工一直在積極試圖影響一些知名公眾人物,甚至鎖定安德魯王子。

 

鑑於這個現實,認為中國可能會拯救英國經濟的想法不過是癡人說夢。就算這種干預符合北京政權的行事方式(事實並非如此),中國自身的經濟也正因一系列習近平政權似乎無力解決的結構性問題而步履蹣跚。

 

英國不能繼續無視事實,妄想透過安撫中國來振興其經濟。施凱爾政府不應迎合習近平,而應當認識到中國是英國價值觀和利益的威脅,並專注於制定真正能夠促進經濟持續復甦的政策。

 

 

彭定康(Chris Patten),英國末代港督,曾任歐盟外務委員,現任牛津大學校長,著有《香港日記》(The Hong Kong Diaries)。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 Won’t Save Labour’s Britai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