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聯盟對於川普來說意義不大,除非符合他的切身利益。
~日本前財務省副大臣 伊藤隆敏(Takatoshi Ito)
美國總統川普在開啟第二任期的頭兩周,就拋出一籮筐的指令和行政命令。正如預期,他立即讓美國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行徑與上個任期如出一轍。他還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並很快發起大規模遣返行動,利用關稅施壓,迫使哥倫比亞同意派軍機接回被遣返的哥國公民。
遣返無證移民的措施(特別是有犯罪記錄的移民),儘管仍具爭議性,卻獲得廣泛大眾支持。川普的其他措施,例如再次推動購買格陵蘭島和重掌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引發較為分歧的意見;而他決定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則引來美國國內外的詫異目光。
一如既往,川普也推出一連串的新關稅。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兌現了競選時的威脅,宣布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稅。川普上台前,曾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
但川普的關稅攻勢並不侷限於傳統對手。除中國外,他也要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矢言將採取「有力但合理」的報復,儘管他貫徹這項承諾的能力有限。杜魯道的民意支持度跌至谷底,已在1月初宣布請辭。川普的威脅和無情嘲諷,包括提議加拿大可以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則讓情況雪上加霜,使杜魯道本已脆弱的政治地位更進一步受傷。
川普也宣布計劃針對台灣製造的半導體徵收關稅,引發台灣政策制定者緊急會談。綜合看來,這些做法證實了早已顯而易見的事實:地緣政治聯盟對於川普來說意義不大,除非符合他的切身利益。
令人好奇的是,針對美國在東亞的兩個主要盟友日本和南韓,川普迄今保持沉默。無論是就職演說或是隨後任何聲明、政策宣示中,他都沒有提及這兩個國家。有鑑於川普自第一個任期起,就一直呼籲兩國需要增加國防開支,因此兩國可能很快就會面臨新的壓力。但就目前而言,川普對日本和南韓顯然興趣缺缺,這可能對兩國有利。
對於因前總統尹錫悅遭彈劾、逮捕而深陷國內政治危機的南韓來說,這無疑是鬆了一口氣,可喜可賀。在尹錫悅因為宣布短命戒嚴而遭彈劾之後,由於南韓沒有副總統,剛開始是由總理韓悳洙出任代理總統。但兩週後,韓悳洙本人也遭彈劾,由其副手崔相穆接任代理總理兼總統。在這種政治動盪中,對於川普可能提出的要求,崔相穆的推拒能力可以說是嚴重受限。
至於日本政府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力求與川普維持密切關係,同時考慮做出可能的讓步,以避免受到關稅的打擊。在美國總統大選(去年11月)過後3個月,石破茂首相上周與首次與川普會面。石破茂在川普勝選後曾致電表示祝賀,但兩人的通話時間只有5分鐘,相較於川普與時任南韓總統的尹錫悅通話12分鐘、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通話25分鐘,形成鮮明對比。
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與他建立了牢固的交誼,兩人因對高爾夫的共同熱愛而結緣深厚,安倍也透過G7等國際論壇,確立自己做為值得信賴盟友的地位。石破茂並不擅長打高爾夫球,無法與川普一拍即合,也缺乏導致川普把安倍視為可靠合作夥伴的談判技巧。
此外,安倍還是政治強人。透過歷史性地三度連任自民黨黨魁,他鞏固了自身強大及高人氣的形象。相較之下,石破茂對於自民黨和國會(日本眾議院)的影響力有限。身為少數黨政府之首,他表示願意與反對黨合作,以順利通過關鍵立法,但這種作法可能會被川普視為是軟弱的表現。有鑑於石破茂的領導權並不穩固,川普的無視可能會被日本當成是一種祝福。
為討好新政府,日本派外務大臣岩屋毅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岩屋毅在當地會見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據美國國務院稱,兩人討論了加強雙邊關係和安全合作的途徑,包括在印太地區「共同努力對抗中國破壞穩定的行動」。
但這種外交上的行禮如儀,可能還不足以讓日本免於承受川普的激進貿易策略之衝擊。當他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轉向東亞時,日本政府必須準備好做出一些讓步。舉例來說,日本可以增加美國頁岩氣和農產品的進口,就像中國在川普第一任期內為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時所做的。日本已經是美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日本企業可能會樂意擴大在美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儘管日本和南韓迄今還沒有被川普盯上,但這種情況隨時可能改變。兩國都不應該掉以輕心,對於美國的盟友,川普慣來是先出言貶低,然後再採取行動對付。當言語詆毀開始後,日本和南韓的政策制定者必須準備好採取迅速、戰略性行動來安撫川普,並且抓住潛在的經濟機會,即使這樣做難免有傷民族自尊心。
伊藤隆敏(Takatoshi Ito),日本前財務省副大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資深教授。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