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全球經濟格局銳變 彌補「華盛頓共識」真空的三大方向 

各國不應該因為華盛頓共識有缺陷,就將「嬰兒連洗澡水一起倒掉」(全盤否定)。

 

~新南方政策中心執行總裁 阿勞宜(Karim El Aynaoui)&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 辛丁(Hinh T.Dinh)

 

 

 

全球經濟格局正在迅速改變,開發中國家如今面臨三大約束:保護主義回籠、宏觀經濟政策因應經濟挑戰的空間縮小,以及破壞性技術引發的深遠影響。由於主導經濟政策近半世紀的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已不再適用,全球目前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範式,指引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自由貿易這個國際合作的基石,已讓位給調升關稅、大規模產業補貼以及經濟「脫鉤」等趨勢。美中貿易戰體現了這些趨勢,自2018年以來,中國輸美產品的平均關稅大幅上升。如今,自稱「關稅人」(Tariff Man)的川普重返白宮,這形勢恐難逆轉。而且祭出關稅措施的不僅是美國,歐盟打關稅牌,包括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理由是獲得不公平補貼。

 

此外,越來越多國家推行產業策略,扶植戰略性產業。當然,中國奉行的是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早就開始依賴產業政策,這也是北京當局2015 年喊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核心。然而,即使是先進經濟體(過去一直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主要支持者),如今也開始採取類似干預措施。例如,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527億美元資助半導體發展,而歐盟也有自己的產業策略

 

這類計畫旨在加強經濟安全,但同時也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導致價值鏈碎片化。對開發中國家而言,這樣的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貿易與地緣政治的聯動性越來愈緊密(包括推動所謂的「盟友外包」〔friend-shoring〕),可能讓某些國家能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FDI);但對於資源依賴型經濟體以及最落後的國家而言,這可能代表出口需求減少,經濟不確定性加劇。

 

與此同時,開發中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因為挑戰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接二連三的危機——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各類大宗商品價格衝擊——已經侵蝕了財政緩衝。人口結構變化造成的壓力也不容忽視,無論是年輕人需要就業,還是人口老化,都對公共預算造成沉重負擔。此外,緩解與適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都需要大規模投資,而地緣政治緊張關係升溫導致部分國家將預算轉向國防支出。龐大的外債還本與利息支出,依然是一大負擔,全球高利率讓這問題雪上加霜。

 

全球高利率迫使開發中國家也跟著提高自己的利率(升息),以遏制資本外流和本國幣貶值,但這又會對投資與經濟成長造成不利影響。更糟糕的是,部分國家的央行獨立性被削弱,進一步損害決策者控制通膨和維護經濟穩定的能力。

 

值此之際,快速的技術變革正在顛覆傳統的經濟成長模式。開發中國家的成長過去一向是由結構性轉型所驅動——亦即將資源從低生產率產業轉到高生產率產業,比如從農業轉移到製造業。這種結構性轉型是非洲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生產率成長有74%是依賴結構性轉型,直到2008年為止。

 

但是,正如羅德里克(Dani Rodrik)和史提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所指,結構性轉型無法再繼續只依靠出口導向的產業策略來實現,這不僅是因為製造業變得更依賴技術與資本,再加上全球經濟成長率放緩、沉重的債務負擔、去全球化和氣候變遷等等(後者影響了農業等傳統產業),都進一步削弱了出口導向推動工業化的產業策略。

 

羅德里克和史提格里茲提出的替代策略,聚焦在全面的綠色轉型以及提高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產能。不過儘管這個策略具有潛力,推動過程需要超強的公共部門執行力,才能支持民間企業進行創新和試行一些政策。此外,這需要一個更全面的政策框架,能夠填補「華盛頓共識」留下的真空,這個框架應從以下三個關鍵優先事項開始。

 

首先,開發中國家必須加強宏觀經濟的韌性。為此,它們應該加強財政框架,建立更穩健的宏觀經濟緩衝區;實施通膨目標制平穩物價;採用更靈活的匯率制度,以便外部發生波動時可作為「避震器」提供緩衝。

 

其次,應該利用技術提升生產率,特別是在民間企業。數位技術不僅可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透明度,還可以擴大民眾受教育的機會,並加速研發支持創新,以及轉型(改造)醫療保健和農業等關鍵產業。

 

最後,政府應繼續透過結構性轉型促進經濟成長。儘管服務業在創造就業方面具有潛力,但僅靠服務業無法吸納開發中國家每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數百萬年輕人,尤其是缺乏技能和只有半調子技能的勞動力。幸運的是,一些勞力密集型次產業,如農業相關產業(agribusiness)和成衣生產,仍然是中低收入國家創造就業機會與促進經濟成長的可行選項

 

綠色製造和製藥產業也為工業化提供了有前景的路徑。特殊經濟區、戰略土地利用和更具活力的新創企業生態系統,都有助於刺激工業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開發中國家可能還需要採取措施,以保護國內產業,避免中國產品從美國和歐盟市場轉向大量湧入國內。這些措施應該透明、有期限,並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

 

如果各國繼續採取「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思維方式,上述一切都無法實現,但這種心態似乎正在全球範圍內占據上風。雖然「華盛頓共識」的施行成效有好有壞,但它強調了國際參與和合作。各國不應該因為華盛頓共識有缺陷,就將「嬰兒連洗澡水一起倒掉」(全盤否定)。如果開發中國家希望在當今的全球環境中建立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體,必須擁抱夥伴關係,分享知識,並推動官、產和國際機構之間的合作。

 

 

阿勞宜(Karim El Aynaoui ),新南方政策中心執行總裁;穆罕默德六世理工大學執行副校長暨人文、經濟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辛丁(Hinh T. Dinh),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新南方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