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溫室視角:工業大國自私短視近利 太平洋島國失望、氣餒、氣憤

馬泰爾(François Martel)    2019年10月05日 12:00:00

 

馬泰爾

 

● 太平洋島與發展論壇總幹事

 

地質工程的信徒堅持它能夠挽救氣候危機,聲稱運用科技消除大氣層(atmosphere)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或者提高地球的反照率使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solar radiation)降低,就能夠彌補人類未能減少溫室氣體(greenhouse-gas, GHG)的傷害。

 

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個便利的解方,它的可行性卻未獲驗證——也無從得知副作用是什麼。

 

在太平洋島民眼中,根本不值得討論。

 

地質工程的支持者說對了一件事:吾人面臨的氣候危機需要根本而急切的行動,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2018年10月清楚聲明這件事,並在8月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再次重申。

 

包含加拿大、愛爾蘭、英國的部分世界主要經濟體、地區、城市已正式承認這個危機的規模。

 

問題在於這是否會轉變成採取必要作為的承諾。

 

2018年在波蘭(Poland)卡托維茲(Katowice)的聯合國氣候變遷論壇(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中,這顯然並沒有發生。領袖們妥協於僅具較弱約束力的承諾,變相繼續允許企業的作為,這是化石燃料工業(fossil-fuel industry)國家所導致,化石燃料工業在這些國家具重大的政商影響力,在多數的案例中,這些也是提倡地質工程解方的國家

 

太平洋島民對氣候變遷危機的形成影響甚小,但如今卻在危機的最前線。

 

對他們來說,世界上主要溫室氣體排放者長期自私和短視近利,已從失望、氣餒、轉而氣憤。14個太平洋主權島國僅排放了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0.02%左右,這些國家中,許多國家的國土包含低海拔的島嶼,或者完全由環礁(atolls)組成,他們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非常脆弱,首當其衝的就是海平面上升。

 

但是太平洋島民懂得不輕信地質工程。

 

他們早有被當成白老鼠的經驗,用來測試強大但具有高風險的技術,直到今日仍受到相關試驗的影響,包含1940年代到1950年代的核子武器的測試。

 

舉例來說,1980年代,美國在馬歇爾群島建造了巨大的拱形水泥防護罩來收納測試中產生的輻射廢料,但這個建築並非以長期維持為目標建造的,隨著防護罩毀損,輻射外洩的危機正上上漲。

 

地質工程對太平洋地區來說並不是全新的概念,這個地區的政府早已被研究者和倡議者盯上。

 

2013年,一場由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南太平洋環境與永續發展中心(Pacific Centre for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與進階永續性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Advanced Sustainability Studies)在斐濟蘇瓦(Suva)舉辦的工作坊中,參與者同意這個主題需要更多研究、注意與公開辯論。

 

但正如參與者強調的,在被證明是充分安全的選項前,沒有氣候工程科技該被施行,即使被證明也該是最後手段,現地測試也不該在缺乏有力規範與管理架構的情況下進行。

 

最重要的是,太平洋地區國家已同意地質工程科技,不該用來替代大幅降低氣體排放等全面減緩氣候變遷的努力。

 

然而,6年後,這場辯論已經完全改觀,更多的地質工程研究計畫、實驗提案和商業申請都被提上時程,同一時間,減少氣體排放的行動極度缺乏,尤其在以地質工程掩蓋政府無作為事實的國家。

 

氣候危機的責任被轉嫁到未來世代,在對此危機責任最小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在這個不平衡的情況之下,太平洋島嶼發展論壇(Pacific Islands Development Forum)對地質工程的立場仍停留在2010年(獲196國政府同意)生物多樣性論壇(Conven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中的提議,要求在產生「一個全球性、透明且有效的管控與規範機制」前,延緩一切地質工程活動。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已經表明,正視氣候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可以大幅減少排放並保護與回覆生態環境的「轉型路徑(transformation pathways)」,包含有效的土地利用革命。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和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Paris climate agreement)都勾勒了這樣的路徑。

 

這代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燃料,也代表充分利用地球捕捉與儲藏碳元素的能力來保護與擴張天然碳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如森林、紅樹林和海草原等。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的,擴張當地和原生社群在森林管理的角色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可以確保永續農業活動與最少食物浪費的食物系統改造也是一樣。

 

大多數的必要回應能夠幫助達到永續發展和其他全球目標。至少,更健康的地球代表更健康的人類;透過呼吸道疾病,戶外污染每年大約導致300萬人提早死亡。

 

近一步來說,改用可再生能源可以產生大量高品質工作——遠遠比石化工業能提供的多。這甚至不包含在有效減緩氣候變遷能夠避免的傷害,舉例來說,來自於漸增的頻繁極端氣候事件。

 

然而,人類拖得越久,這個危機就越危急,做出魯莽作為的可能性也越高。

 

氣候變遷影響的極速升級,早被用來合理化可能對環境造成毀滅性且難以預測影響的高風險戶外地質工程實驗。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或規範架構,這樣的作為可能使全球走向負面的發展。

 

吾人知道得做什麼,事實上,好多年前就瞭解了。

 

如果所有國家都能盡到自己的責任,人類就能夠有效的應對氣候變遷,為了保護人類——尤其是極度脆弱的太平洋島民——必須現在行動。

 

 

(翻譯:翁儷庭,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Saving Pacific Islanders from Geoengineer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