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聯濤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現為中國清華大學兼任教授
肖耿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
過去40年,中國一步步將貿易、金融、數據以及揉雜社會價值、宗教及政治信念的文化打進全球網絡。然而,正當美國轉投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懷抱的同時,持續向全球整合(global integration)邁進的中國則需調整策略以應全球局勢。
中國自1980年代起採取試驗(experimentation)與逐步到位(phased implementation)的發展方針。隨後有賴「試驗與擴大(pilot and expand)」的策略,中國總算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後的12年(也就是2013年)成功晉升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進出口國;2018年,中國貿易額佔國內生產總值(trade-to-GDP ratio)的38%,遙遙領先美國2017年的27%。
從金融市場的面向來看,中國領導人則是採取堅定的立場,確保國內匯兌與管制架構堅實可靠,足以控制相關風險後,再引入自由化。由此,中國決策者運用香港在中國及國際市場中的獨特地位,實行兩層式的階段性策略(a two-tier, phased strategy)。
自20年前起,中國的國營企業開始在香港掛牌交易集資,作為全中國稅率最低的城市,再加上強而有力的執法基礎結構,香港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金融中心。此外,香港在此一過程中亦扮演中國推動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催化劑與媒介,為中國內陸與沿海人民幣市場的交流來往提供緩衝區。
多虧這招,中國在全球債務與股權市場中的比例大幅成長。
2004年,美國在全球債券市場中占42.2%,歐盟緊追在後為26.5%,日本為18.7%,反觀中國僅有1.2%;然而,至2018年底,中國提升在世界的比重至12.6%,美國反倒縮水至40.2%,歐盟與日本也分別減少至20.9%與12.2%。
另外,中國內陸的全球股票市值從2004年的1.2%成長至2018年的8.5%;若是加上香港的佔比,則中國股票市值則增加至13.6%。同樣自2004年至2018年,美國在全球的股票市值從45.4% 跌到40.8%,歐盟從16.3%下挫至10.8%,日本亦呈現走弱趨勢,由16.3%攔腰砍半至7.1%。
只不過中國在全球整合的進程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近來麥肯錫(McKinsey)報告指出,中國名列全球財富500強(Fortune 500)的110家企業屬國內企業,且中國的外商銀行、有價證券與債務市場占比皆小於6%。再者,阻礙中國提升全球整合的路障非同小可。要想進一步融入全球網絡,中國當局必須克服至少四項重大策略挑戰。
第一,中國目前債台高築,首當其衝的挑戰便是懸崖勒馬。過去10年中國大幅舉債,債務激增至全國經濟規模的5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300%,舉債程度等同先進國家水平。由於中國國內的高儲蓄率,消費與投資能力還有上看空間,不過中國仍須深化其股權市場,以降低長此以往累積的債務風險。
第二,中國必須加強力道使人民幣走向國際。中國政府自2009年起便鍥而不捨擴展人民幣的國際流通;然而,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統計,2019年4月人民幣僅占每日外匯總交易量的2.1%,遠遠落後美元(44%)、歐元(16%)與日元(8.5%)。
第三,數十年位居主要貿易順差國,中國未來須調整策略,平衡經常帳(current account)收支。中國眼下必須確保資本流出(capital outflows)與外國資金流入(inflows of foreign funds)大致達成平衡,以此維持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穩健,避免造成過多風險。
第四,大量的中國貨物、資本、數據、人民與文化在全球呈現不成正比的流動,不僅引發國際焦慮,更形塑出一股不友善的外部勢力與中國抗衡。就拿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政府來說,美國在全球貿易系統中對中國發動攻擊,貿易戰升級的情勢完美詮釋這股外部勢力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協商破局不光是因為雙方世界觀本就有所不同,川普政府勢在必得的態度也是原因之一。
最近,美國財政部提出新規定,將透過美國外人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擴大政府監管範圍,以國安為由封鎖與科技技術、基礎建設、個資及房地產相關的交易。
一旦新規實施,與受美方制裁對象進行交易的國家將受到影響,例如中國。
中美衝突升溫使得循序漸進的「試驗與擴大」策略備受壓力,肯定的是中國近年擴大兩層式策略以融入全球網絡,指派越來越多的內陸省份加入試驗計畫,像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Shanghai Free-Trade Zone)。
中國希望這些城市能夠複製香港模式,保持融入全球的動能,使中國的法律和管制機構逐漸同步全球的貿易、金融、稅收及其他交易框架。
倘若中國想保護與全球金融、數據及知識網絡的連結,那就必須廣伸觸角加倍努力。
唯有大膽創新且敏捷機警的舉措,決策者才能確保中國的試驗城市成為領頭羊,帶領中國走向更為和平繁榮、開放兼容的明天。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The Next Phas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