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偉
● 亞洲協會中美關係中心主任
戴雅門
● 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貿易談判步履蹣跚地邁入尾聲,各國卻仍過份聚焦在兩國衝突升級的可能。
外界議論的焦點侷限在雙方你來我往的關稅戰、中國奉行的重商主義與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反倒疏忽了衝突之下兩國失去其他互動的彈性,僅存針鋒相對的模式,這才是貿易戰最具殺傷力的影響。
由於雙邊貿易順差龐大,加上中國明目張膽奪取美國技術,使得美國視中國為急遽成長的威脅;不過說到底,中國在亞太地區實行軍事霸權、迅速擴張海外投資、企圖重塑全球政策論述,極力以自身勢力干預他國,連美國也不例外,在在讓美國如芒刺在背。
2018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警告,中國汲汲營營把手伸進其他國家,包括利用非傳統行為者(non-traditional actors)滲透民主機構,尤以學術界首當其衝。
瑞伊總結,如此說來,中國的威脅豈止於對美國政府的威脅(a whole of government threat),而是對美國全體社會的威脅(a whole-of-society threat)。
本文兩位作者最近出版的報告:《中國影響與美國利益(China’s Influence and American Interests)》已證實這份恐懼非無稽之談,這份報告係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與亞洲協會(Asia Society)集結23名成員,組成工作小組共同撰寫的成果。
事實上,報告結論提到,中國共產黨正大舉滲入美國機構,從大學到智庫、自大眾媒體乃至於州級與地方政府,甚至是美國華人社群皆無漏網之魚。
中國的黑手早已伸向美國民主的軟肋(The CPC is burrowing into the soft tissue of American democracy.)。
中國既不是明擺著「來硬的」軍事部署或經濟操盤,也不是拿民主體制的「軟實力(soft power)」那套與各國進行透明的交流,而是靠著「銳實力(sharp power)」以隱蔽、脅迫、腐敗(covert, coercive, and corrupting)的手法(澳洲前任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的原話),強逼其他國家以中國的利益為利益,照中國寫好的劇本走。
統一戰線工作部(United Front)正是中國施展鋭實力的法寶。
這個近百年的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龐大而複雜,是中國在海外操縱勢力的政宣工具,統一戰線以及中國整套列寧主義系統對人民機構的完整性(integrity)不屑一顧,更遑論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與集會自由等核心價值。
不過中國倒是懂得藉西方開放的自由民主制度趁機揩油,中國揩油意欲何為?
中國與俄羅斯不同:俄羅斯是瞄準目標國家散播假消息,以操縱選舉發揮影響力;中國則是意在操縱外國(包括美國)對中方的敘事論述,中國領導人意欲形塑世界對中國崛起的看法,以此減少中國在海內外面臨的挑戰,如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大力鎮壓新疆與西藏少數民族的宗教人士、監控國家人民無所不用其極,還有阻止香港進行民主改革。
中國為達自身目的更出動海外公民,特別是學界人士,無論是教職員或學生,還有散居海外的華裔,也就是視中國為「祖國」且忠心耿耿的「同胞們」。現下已有許多中國留美學生無法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中國籍專家更會自我審查,以防拿不到回家的簽證;美國多數中文媒體也都持親中立場。
瑞伊指出,面對中國操縱影響力,美國務必動員「全體社會來應對(whole-of-society response)」,我們認為因應之道著重在「具體警覺(constructive vigilance)」:美國大學、智庫、媒體、協會組織、地方政府與中國潛在夥伴的交流必須透明,包括所有與中國政府、軍方與中國的所有來往關係也要完全公開。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對策切勿引發國內對華人的種族攻擊,中國視任一個華人或華裔是潛在的中方行為者(agent),為維護美國的公平公正價值,美國應公允審視「行為」,而非「種族」。
要懂得辨別可疑行為以捍衛主體性,就得先了解自己是跟誰打交道。為防堵「產銷」中國銳實力的「賣家」採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各個擊破的銷售策略,美國海內外同性質的機構更當攜手合作。
美中行為者交手時切記多多互惠(US actors must demand more reciprocity in their dealings with their Chinese counterparts.)。
唯有確保更為開放與平等的交流,美國才能寄望中國將隱蔽的鋭實力轉變為真切的軟實力,如此,中美在對方國家運用資源與影響力時更能落落大方。
可想而知,未來中國依舊會是美國競逐全球勢力的主要勁敵,不過這並不代表兩邊必須戰戰兢兢勢如水火,反之,美中應達成具體交流:保持公平競爭、實踐互惠合作、鞏固世界兩大強權間的和平關係。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Combating China’s Influence Operatio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