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法院視角:印度一項判決解決五百年爭端 專心21世紀的問題

塔魯爾(Shashi Tharoor)    2019年11月17日 12:00:00

 

塔魯爾

 

• 印度前外交部長

• 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 現任印度國大黨籍議員

 

經過8年的審議,印度最高法院作出了一項裁決,解決了該國動盪歷史中最曠日持久的宗教間衝突之一。

 

法院判決來的真是時候。

 

這項裁決涉及印度人口最多北方邦( Uttar Pradesh)塵土飛揚的寺廟城鎮阿約提亞(Ayodhya),1992年,阿約提亞遭致國際社會撻伐,當時一群印度教極端分子推倒了一座清真寺(巴布里清真寺,Babri Masjid),這座清真寺是著名景點中的重點。

 

這座清真寺由穆斯林貴族巴奇(Mir Baqi)於1520年建造,以印度第一位蒙兀兒(Mughal)皇帝巴伯(Babur)的名義建造,遺址傳統上也被認為是印度教神王拉姆(Ring)的發祥地,一位3000年前古籍《羅摩衍納》(Ramayana)中出現的英雄。

 

摧毀清真寺的印度教狂熱份子聲稱要用拉姆神廟取代清真寺,並報復500年來的恥辱。

 

印度是一個歷史、神話和傳說重疊的國度。

 

有時印度人無法分辨出差異,許多印度教徒聲稱巴布里清真寺(Babri Masjid)是拉姆(Ram)出生地點,巴伯(Babur)把拉姆放在那兒,提醒被征服的人們。

 

但是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巴伯拆除了拉姆神廟並建造清真寺。他們堅持,摧毀清真寺並用寺廟代替它,無法糾正舊時錯誤,且會犯下新的錯誤。

 

然而,印度考古調查證實,在這座被拆除的清真寺之下是個古老寺廟的廢墟,儘管仍無人可確定這是拉姆的寺廟。爭端難以解決,並不斷地拖累司法機構,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Allahabad High Court)在2010年的裁決中,建議將有爭議的財產分為三種方式。

 

因此,訴訟人向印度最高法院上訴,此事似乎終於解決了。

 

法院的判決將有爭議的地點交給了政府建立的信託基金,以建造和運營拉姆廟,從而讓印度教徒滿意,它也要求政府在阿約提亞的一個未指定的地點為新清真寺提供5英畝土地,這對穆斯林的錯誤做法是正確的。

 

對於大多數印度穆斯林來說,爭端與特定清真寺無關。

 

巴布里清真寺在遭破壞前已閒置了近半世紀,原因是大部分阿約提亞穆斯林在1947年印巴分治後,移居到巴基斯坦。相關爭議是關於他們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

 

獨立後的幾十年,主要是在中左翼國會的統治下,印度政府保證了穆斯林處於世俗狀態的安全,允許保留與該國民法分開的穆斯林個人法,甚至向麥加朝聖提供補貼。

 

印度的3位總統都是穆斯林,還有無數內閣部長,大使,將軍和最高法院大法官,更別提板球隊長了。

 

至少直到1990年代中期,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才超過巴基斯坦的人口(巴基斯坦的出生率飆升最終使其居於首位)。清真寺的毀滅就像是對契約的背叛,這份契約使穆斯林社區得已成為印度多元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襲擊清真寺的印度教徒則認為印度政府軟弱,以放任西方式的世俗主義為名向少數族裔示好。對他們來說,一個獨立的印度在經歷了近千年的外族統治(首先是穆斯林,然後是英國)後獲釋,並擺脫了穆斯林人口,因此有義務主張一種身份,即80%被歸為印度教的人口。

 

他們在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果斷的自信中獲得了激勵,這個黨以壓倒性優勢連續贏得兩屆大選。

 

狂熱者並非一般認為的基本教義派,因為印度教沒有基本教義派。

 

沒有印度教宗,沒有印度教主日,沒有印度教聖書,也沒有印度教異端之類的東西。相反的,印度教就算有基本教義份子也是沙文主義者,他們不將印度教根植於任何哲學基礎,而作為身份認同的來源,以印度教為政治旗幟,而非精神學說,尋求報仇。

 

最高法院的判決是一種解決方案,讓任何政治進程都無法獨立進行,但可以解決爭端。否則,暴力可能會繼續下去,產生新的歷史人質,並確保後代新的錯誤透過教育糾正。

 

在印度社會結構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之時,印度人幾乎完全放心地對最高法院的判決表示歡迎,各界人士廣泛呼籲尊重判決,希望這一具爭議的判決能解決問題。

 

因此,法院的判決應被視為印度境內民族康復過程的起點。

 

這場長期爭端已透過司法裁決解決,而非集體騷亂,這提醒了世界,民主印度可以依靠法治和團結精神來克服最根本的困難,激發對自由的爭取。

 

法院的裁決也為印度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重新致力於民主、多元、和平與生產共存,如此一來,印度將可拋棄16世紀的問題,堅定地解決21世紀的挑戰。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to Get Past the US-China Trade Wa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