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教育視角:戰爭是兒童一生陰影 我們絕不能辜負烏克蘭

凱繆拉絲(Niki Kerameus)    2022年04月13日 07:00:00

 

凱繆拉絲(Niki Kerameus)

• 希臘教育與宗教事務部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造成平民傷亡以及難民流離失所之外,數十萬兒童也因此無法接受學校教育。而教育能夠有效地減輕戰爭危機所造成的傷害,因此,歐洲人必須為支持烏克蘭教育付出更多努力。

 

俄烏戰爭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劫難,無數人喪失了生計和生命,已經有超過400萬人逃離烏克蘭,國內仍有逾600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警告,他表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增長最快的難民危機」。

 

烏克蘭人民如今過著沒有安全居所和基本物資的生活,但對於烏克蘭的1070萬名兒童和年輕人來說,情況更不樂觀。他們的教育受到嚴重的影響,並可能對他們、甚至是烏克蘭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根據近期的統計,俄羅斯的入侵使超過35萬烏克蘭兒童無法上學,並且預計未來還會有幾百萬名兒童受影響。戰爭和新冠疫情造成影響非常深遠,可能使一整個世代的烏克蘭學生出現嚴重的學習落差(learning gap)。

 

當連活下去都有困難時,受教育似乎是一種奢侈。但持續、不間斷的學習卻十分重要。教育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因此受教權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被保障。從先前疫情爆發時的經驗可見,教育對兒童的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和心理健康(mental well-being)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危機時期。無法接受教育的時間越久,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負面影響就越大,進而提高學生無法完成學業的機率。

 

俄烏戰爭這種人道主義危機可能讓兒童產生一輩子的陰影,但不間斷的學校教育能夠減輕創傷的影響,並在戰爭結束後幫助兒童從陰霾中走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在危機時期教育更不應被忽視。越快恢復學校教育,對兒童各方面的發展就越好。

 

如今,歐盟團結一致,決心幫助烏克蘭的教育。但我們必須先解決對烏克蘭的援助過於零碎的迫切問題,除非我們協調歐洲的援助,否則可能會有資源重複和缺口的問題,導致無法最有效的支援烏克蘭。

 

為了妥善利用我們的資源,我最近寫信給其他歐盟教育部長同仁們,呼籲歐盟成立一個專案小組以最大化對烏克蘭教育的支援。接著,我們在三月的緊急部長會議中討論並批准了該提案。

 

這個專案小組的主要目標是協調資源,並盡我們所能地給予抵達歐盟的烏克蘭學生最大的支持。其中的關鍵政策正在逐漸成形,主要內容是歡迎並協助年輕的難民融入當地學校的社群,並確保他們的福祉。這已經超越許多歐盟成員國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烏克蘭學生所付出的努力。

 

專案小組也希望動員並協調來自歐盟各成員國、民間社會、商業以及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這樣的國際組織的支援(這兩個組織都已經表示贊成這項倡議),以支持仍待在烏克蘭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實際需求。我們將借助疫情期間學到的教訓,並充分利用數位工具。我們的目標是確保烏克蘭的師生都能得到他們需要的援助,且資源能夠在所有需要的人群內妥善分配。藉由匯集我們的資源,我們可以證明:團結一心的成果勝過各自為政。

 

在緊急部長會議前,我有機會向烏克蘭的官員們提案,他們也認同這個專案小組是一個能夠支援烏克蘭本身行動的有效機制。從那時起,烏克蘭的教育和科學部已經編制了一份烏克蘭教育最迫切需求的初步清單。

 

歐盟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應對措施在速度和規模都是前所未見的。我們現在需要確保的是,歐洲的力量將因歐盟和民間社會的團結,而得以傾注在教育上。烏克蘭每天都在努力地捍衛我們的價值觀,而我們也必須透過回應來展現那些我們支持的價值。儘管遭遇死亡和毀滅,我仍希望歐盟對烏克蘭師生的聲援能夠強化他們捍衛自由的決心。現在是我們集體採取實際行動的時候了,我們絕不能辜負烏克蘭。

 

(翻譯: 楊文綺,責任編輯:賴昀)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urope's Duty to Ukraine's Education Sector》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