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冰與火視角:凜冬將至 普丁正邁向失敗

畢爾德 (Carl Bildt)    2022年09月28日 07:00:00

畢爾德 (Carl Bildt)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月24日針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之際,顯然期待可以輕易迅速獲勝。儘管他在演講中暗示烏克蘭根本不構成一個國家、預期烏克蘭注定要瓦解,卻把俄羅斯近85%現役部隊投入這場所謂的「特別行動」。

 

烏克蘭軍隊在過去幾週來的反攻出奇制勝,也讓戰爭進入新階段。

 

顯然,普丁嚴重誤判自己入侵的國家。這實在不應該。2014年,在侵吞克里米亞之後,他曾透過代理人部隊與直接軍事干預,試圖佔領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但烏克蘭人為了自由與獨立,展開堅決的防衛行動。今年同樣的場面再次上演。

 

到了4月,克里姆林宮已經被迫承認奪取首都基輔、推翻烏克蘭政權的企圖一敗塗地。俄軍從首都周邊地區撤出,暴露出其肆意破壞和犯下戰爭罪的罪證。俄羅斯軍事領導人隨後展開第二階段侵略,把重點轉到奪取烏克蘭東部包括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的頓巴斯地區,以及包含南部奧德薩以東的整個黑海沿岸。

 

過去六個月來,歐洲見證二戰以來最激烈的戰事。俄羅斯砲彈落在烏克蘭城市、村莊,無差別地攻擊住宅區、醫院、幼兒園和電廠。然而俄軍的進程卻遠比預期來得有限,烏軍在現代西方武器的加持下得以堅守陣線,這場衝突似乎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儘管俄方攻勢停滯不前,但畢竟俄方規模大得多,代表可以持續加碼投入資源(儘管品質持續下降)。烏克蘭前景仍然處於高度不確定性。

 

但現在情勢丕變。烏克蘭先在南部赫爾松周圍發動反攻,然後對位於東北部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周圍俄軍陣地發動閃電襲擊。在烏軍迅速推進的消息開始傳出時,我人在基輔,我可以證明,當時掀起舉國歡騰氣氛。「現在」,每個人都這樣說:「我們已經向世界證明,勝利是可能的。」

 

據報導,莫斯科的情緒卻恰好相反,也理當如此。俄羅斯人很快意識到,想要擊敗烏軍並如普丁規劃般佔領整個烏克蘭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親克里姆林宮的部落客開始抱怨戰略失誤和軍隊缺乏補給。正如一名評論員所說,「我們已經輸了,剩下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即使在俄羅斯官媒上所見的,也是震驚與絕望。雖然一些分析家拼命呼籲宣布全面開戰和全面動員,但其他人認為這無濟於事,而是該與烏克蘭進行政治談判的時候了。但就整體而言,俄方沒有明確訊息。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碉堡中,持續堅稱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中。但這種說法顯然已經失去可信度。

 

在無法取得任何真正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普丁現正削減對歐洲的能源供應,希望嚴冬將迫使歐洲國家放棄力挺烏克蘭。但這是克里姆林宮的另一個誤判,歐洲國家不會這樣做。歐洲在短短幾個月內,將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從40%降至9%,並且已回補84%的冬季天然氣儲量。雖然各國可能還有艱辛的日子要面對,但對於政治卻不至於造成決定性的影響。能源勒索是普丁最後的武器之一,但其效力已每下愈況。

 

現在,歐洲和美國必須加強力挺烏克蘭。維持烏克蘭政府運轉每月需要50億歐元(50 億美元),僅相當於歐盟GDP的0.03%左右。力挺烏克蘭必須從持續努力以更多西方武器強化、重新裝備烏軍做起。美國顯然在這方面領先各國,但歐洲也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猜普丁這整個冬天將都躲在克里姆林宮堡壘(和訊息泡泡)中,期待自己對抗歐洲的政治戰略可以成功。然而結局終將是連莫斯科也能看明白,其軍事和政治戰略都失敗。屆時將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清楚俄羅斯不僅贏不了這場普丁發動的戰爭,甚至可能會輸。

 

俄羅斯屆時將別無選擇,只能將普丁政權的重大戰略失敗拋諸身後。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inter Is Coming, and Putin Is Failin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1】永慶房屋爆業界不能說的秘密

 

(2) 【炒房幫兇大追擊專題2】永慶房屋示警 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