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仁(Ian Buruma)
●《紐約書評》前編輯
●著有《邱吉爾情節:與眾不同的詛咒,從溫斯頓、羅斯福到川普和英國脫歐》
自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到底有多少俄羅斯人離開自己的國家,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說超過一百萬,有人說沒那麼多。但相較於離開者的數目本身,他們的才能恐怕更重要。這些人是受過最高等教育的俄羅斯人:作家、電腦科學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音樂家、學者、演員等。
有些人離開是因為別無選擇。例如《新時代報》(The New Times)的編輯阿爾巴茨(Yevgenia Albats)這類批評戰爭的記者,不得不逃亡,才不會因傳播「假新聞」或擔任「外國代理人」而被捕。其他人離開,則是因為發現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生活難以忍受。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首席女伶斯米爾諾娃(Olga Smirnova)移居阿姆斯特丹。她說她「從未想過」自己會「為俄羅斯感到羞恥」,但戰爭讓她無法留下來。成千上萬的年輕男子在普丁總統最近的「局部動員」之前逃離,以免被派去參加他們一點都不想要的戰爭。
我在莫斯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有機會離開且確實離開的人數,已經超過了選擇留下的人。不過,有些反對普丁戰爭的知名人士仍然留在俄羅斯,原因有很多,例如不想拋下家人,或是不知道還能去哪裡繼續工作,有的人則希望見證自己的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獨立記者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誓言:「我們會繼續在這裡工作,直到冰冷的槍管碰到我們滾燙的額頭。」
這樣的選擇絕非易事。其他時代和其他國家的人們,例如納粹德國或共產中國,也曾面臨類似的困境。如果離開,你可能在自己的國家變成不重要的人,在國外也不受歡迎。如果留下來,你可能會入獄,甚至更糟。
離開的人經常被批評為懦夫或叛徒,留下的異議人士則被夾在外國勢力和本國政府之間。熱愛自己的國家卻憎恨戰爭的俄羅斯人,與憎恨納粹的愛國德國人,處於相同境地,幾乎沒有朋友。
留下或離開的選擇,總是在各方引起很大的自以為是。那些安全地待在國外,免受戰爭和殘暴獨裁統治的人,常會認為那些留下來的人必須表態反對政府。前世界棋王兼政治倡議人士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在拉脫維亞里加(Riga)的一場會議上宣告,俄國人若想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就應該收拾行囊離開這個國家」。他說,沒這麼做的人「就是戰爭機器的一部分。」
電影導演謝列布雷尼柯夫(Kirill Serebrennikov)被俄羅斯政府騷擾多年,卻始終拒絕離開,直到戰爭成為最後一根稻草。針對反對普丁的俄羅斯人面臨何種困境,他描述得很好:「發動這場戰爭的人,是我沒有投票支持的總統和政客,但在許多人看來,我也不知情的幫兇。」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當時最著名的德國作家湯瑪斯曼(Thomas Mann)就逃離了納粹德國。他的妻子是猶太人,他的觀點也可能讓他被捕,因此他別無選擇。戰爭期間,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上猛烈批評希特勒政權。戰後,湯瑪斯曼主張所有德國人都被納粹的罪行玷污了,那些低頭的作家也被污染了。
這引發了蒂斯(Frank Thiess)等作家的激烈反應。蒂斯不是納粹分子,但選擇留在德國。正是蒂斯創造出「內在移民」(inner emigration)一詞,用來形容那些為了避免捲入麻煩而保持低調的知識份子。蒂斯認為,像湯瑪斯曼這樣的人才是懦夫,他們背棄了受苦受難的同胞。
蒂斯進一步主張,留下來的人展現出來的是更大的勇氣。他代表許多留下來的德國人發言,且從未完全原諒湯瑪斯曼、電影明星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這些離開的人。
這些人本應站在同一邊,卻做出不同生存選擇,他們彼此之間的激烈分歧,是高壓政權的勝利。它進一步削弱了反對的可能性。
每當中國政府釋放一些著名的異議人士,允許他們移居西方時,人們馬上就把這種姿態當作人權的勝利。事實上,這樣的放逐是擺脫批評家的有效方式,這些批評家很快就會在國內被遺忘,或無人理會,變得無關緊要。在國外自由生活的代價往往是孤獨,淪為留下的人的苦澀批評者。
俄羅斯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一批人出走,可能會給西方的科學、藝術和學術機構帶來福音,而且肯定會損害俄羅斯的長期經濟前景。但普丁可能不會介意,只要他能繼續掌權。
留下來的俄羅斯人,將遭受普丁軍國主義的長期後果,可能還比現在首當其衝的烏克蘭人,承受得更多。俄羅斯著名生物和科學記者科爾馬諾夫斯基(Ilya Kolmanovsky)最終因戰爭而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隨著時間過去,人們會逐漸明白,普丁的侵略也是在攻擊俄羅斯。」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周昱君)
(原標題為《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