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Slavoj Žižek)
●歐洲高等學院哲學教授
●倫敦大學伯貝克人文學院國際主任
我有時會聽聽播客來了解最廣為人知的魔術表演(核桃穀戲、心電感應牌、懸空漂浮)背後的秘密,在讀了有關俄羅斯的近期新聞後,我發現俄羅斯宣傳機制如何達成不可思議的任務,宛如一場魔術表演。克里姆林宮視常識於無物,繼續一本正經地宣稱,攻擊烏克蘭是一種自我防衛。
大多數魔術表演都結合兩種策略,一種是製造預期中的效果,另一種則是分散觀眾對真正事態發展的注意力。俄羅斯近期的聲明也如出一轍,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拉高烏克蘭周遭地區的緊張局勢。首先,俄羅斯政府批准一份羅列47個外國國家和領土的清單,指其新自由主義態度已威脅到人們的「俄羅斯傳統精神和道德價值」,並正式指定名單上的國家現在是「敵國」。他們已經不再裝模作樣地支持「多極」世界;若不認同俄羅斯的價值觀,你就是敵人。
擁有跟俄羅斯相同價值觀的,顯然包括北韓、阿富汗和伊朗。這些政權的共同點在於把歐洲啟蒙運動當成「終極邪惡」。因此,衝突被提升至形而上的宗教層面;然而每當宗教直接涉入政治時,致命的暴力威脅亦不遠矣。在種種關於新多極世界論的背後,隱藏的是兩個極端之間全面開戰、至死方休的末世論預景。
因此,在公佈所謂的「敵人名單」不久後,普丁就宣布新的核理論,擴大「施以核威懾國家和軍事聯盟的類別」。他尖銳地警告西方,任何無核國家對俄羅斯發動攻擊,若獲得擁核國家的支持,都將被視為「聯合攻擊」。此外,若白俄羅斯遭到攻擊,克里姆林宮保留使用核武因應的權利,因為白俄羅斯屬於俄羅斯「聯盟國」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只要任何敵人「對我們的主權造成嚴重威脅」,都是導致核衝突爆發的潛在理由。
這類言論令我們不禁懷念起昔日冷戰時期的美好時光,當時雙方明智地避免直接以核武威脅對方,並宣布只有在遭到對方核攻擊的情況下,才會動用核武因應。在「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情況下,沒有人膽敢設想發動核「第一擊」(nuclear first strike)。但現在,俄羅斯不僅主張自己有發動的權利,甚至擴大合理化發動的條件。
當然,俄羅斯實際發動「第一擊」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在軍事議題上,言詞永遠不只是言詞而已。一方很容易受困於自己的言論。當數千台呼叫器在黎巴嫩爆炸之後,伊朗駐聯合國代表聲稱,以色列再次「跨越紅線」。但在這個「紅線」經常被跨越的時代,這類言論只會讓局勢變得更加危險。畢竟,真正的紅線必定存在於某處,但外界卻無法明確理解;這意味著在跨越紅線之前,我們不會知道紅線在哪裡。
顯然外界認為普丁發出核威脅,跨越了紅線。就像那些名嘴把進行中的俄烏戰爭視為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代理戰爭,普丁也會希望我們相信俄羅斯是先被攻擊的一方。但這會是真的嗎?以色列會說,它只是在加薩、約旦河西岸和黎巴嫩採取自我防衛;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定義「自我」。如果我佔領了不屬於我的領土,然後宣稱這是我的(例如約旦河西岸,或烏克蘭的部分地區),如果居住在那裡的人們起而反抗,而我給予鎮壓時,這種行為是否屬於自我防衛?
這讓我們回想到俄羅斯國家宣傳機制的魔術師策略。藉由「做賊的喊抓賊」,普丁想要轉移人們對他竊取土地並宣稱擁有權的注意力。如果你承認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和任何其他具有「傳統俄羅斯」價值觀的地方(或許是波羅的海國家或摩爾多瓦?)正在受到威脅,或者烏克蘭的國家身分是某種現代才有的奇思異想,那麼你就中了普丁的計。
了解普丁的伎倆,在近期內至關重要,因為他的種種宣傳策略已經使得理性的和平談判實際上變得不可行。打從一開始談判條款就被誤導,還能寄望有什麼進展?思及長期以來對於烏克蘭和平的呼聲,中歐大學歷史學者加布里耶爾奇奇(Luka Lisjak Gabrijelčič)極其正確地警告說:「和平過於珍貴,不能留給綏靖主義者決定。」
再加上普丁的第三種欺騙策略,把一場殘酷的征服戰爭包裝成是在捍衛精神價值,而他的手法幾乎是外界看不破的。現在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幾乎」兩字上。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國際中心)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utin's Ukraine Mag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先誠實再成交」是真的! 永慶房屋推出獨家「誠實安心認證」保障消費者權益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