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華茲
● 德國德國外交關係理事會(DGAP)總監
5年前,讓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將讓繼任者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面臨著更複雜的考驗。
正如范德賴恩在「歐洲議程(agenda for Europe)」中所強調的,她的首要任務之一必須是「推動歐洲民主的新發展」,她可以在兩個方面強化歐盟的民主合法性:一是在付出方面,透過確保歐盟在快速變化和外部挑戰不斷升級之際不辜負民眾的期待,二是在投入方面,透過促進與歐洲議會的建設性合作以展望未來。
但目前,歐洲議會卻高度分裂和兩極化,從而增加了建立穩定親歐洲聯盟的難度。
范德賴恩需要保守派和社會民主黨人的支持才能通過立法,她還必須與綠黨和自由派人士建立活躍、成效卓越的工作關係,她可能不得不以耗時、增加爭議問題失敗的政治風險為代價,在特定領域打造靈活的聯盟。
在近期選舉後,親歐洲派別保守的歐洲人民黨、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自由黨在歐洲議會史上首次為制定跨黨派政治計畫而會晤,但卻因議會無法一致推舉委員會主席候選人,導致上述進程卻陷入停滯,而且四黨的「聯盟協議(coalition agreement)」也不再成為選項。
但范德賴恩還是應當盡可能與議會進行政治接觸,其中首要的,就是她即將發給委員的任命證書中臚列的優先事項,應當與新當選的議會團體主席討論以確定這些優先事項。
促進與歐洲議會的建設性合作需要確切落實議會的事實主動權,與主席進行定期對話,還需要每一位委員會委員的持久承諾。范德賴恩必須能夠依靠團隊掌控議會、歐洲理事會的複雜政治環境,還需要他們指導她,讓歐洲民眾參與歐盟未來的辯論。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范德賴恩必須確保在制定委員的目標群組合時,充分考慮機構間關係。在前一屆委員會中,副主席帝莫曼斯(Frans Timmermans)將處理上述關係作為他的任務。
在新一屆委員會中,機構間關係(連同民主化在內)應當成為委員的全部目標。
這位委員應當由一位經驗豐富的決策者來擔任,因為他的任務極其重要,理想情況則是,他同時擁有在國家層級、歐盟層級的工作經驗,既在歐洲議會也在理事會工作過,鑒於范德賴恩的黨派關係,一位社會民主黨人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無論最終選擇誰,被選中者都必須能夠跨黨派工作。
該委員與范德賴恩、委員會副主席直接合作,管理與歐洲議會、一般事務理事會的全面關係,並同時協調每個委員與議會間的互動,這方面的任務將包括籌備委員會的年度、跨年度計畫,尤其是委員會與議會有關年度立法重點問題的聯合聲明。
此外,鑒於此類任務不需要政策專業化,這位委員可以輔助范德賴恩處理移民或歐元區改革等特別緊急、容易引起爭議、其他需要付出額外政治努力才能取得進步的棘手事務。
這位專員還可以確保從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到與歐洲更廣泛的鄰國接觸等,這些內外政策領域所採取的行動能夠保持一致的目標。
最後,這位委員還可以協助落實范德賴恩在議程中所臚列的優先事項:那就是召開歐洲未來會議(the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Europe),此次會議最早將在2020年夏天取得成果。
這項野心勃勃的計畫將吸引民眾、民間團體和歐洲機構的平等參與,更需要認真的管理和籌備,尤其因為范德賴恩希望歐洲議會理事會、委員會能預先確定聯合目標和討論範疇。
在上述及其他領域,委員會、議會的賭注都比上一屆更高,若要取得民眾要求的切實成果,需要領導人在歐盟內部懷疑論日益嚴重且外部壓力不斷加大(包括來自中國等外部干預)的情況下,對瞬息萬變的決策條件實現準確的把握,革命性技術變化和氣候變化等史詩級威脅也將導致所有挑戰進一步地複雜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委員會和議會應當比以往更有意願合作,包括委員會與議會攜手對優先事項進行年度審查,以便評估進展並確定必要行動。
在歐盟成員國政府對超國家決策(supranational decision-making)失去信心之際,上述進程變得尤為重要,除非歐盟機構能夠證明自己,否則成員國政府可能會為提高效率起見而嘗試繞過它們,並在小團體內展開合作。
確保與支離破碎的歐洲議會有效合作絕非易事。
但對一個將此作為最高任務的委員會而言卻並非不可能,委員會還將引導一場有關歐洲未來的廣泛公眾辯論,並以此提升自身合法性作為目標,這樣一個委員會是范德賴恩絕對必須建立的。
(原標題為《Ursula von der Leyen’s To-Do Lis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