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英國視角:脫歐最大受災戶 是銀行與金融業

伍茲(Ngaire Woods)    2019年11月11日 07:00:00

 

伍茲

 

● 牛津大學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學院院長

● 全球經濟治理專案創始人

 

談脫歐條款已耗費英國大把時間與精力,過程還屢屢受挫;現在議會選舉將提前在12月12日進行,究竟會不會脫歐?什麼時候脫歐?怎麼脫歐?

 

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假設英國成功脫歐,與各國的合作關係勢必得砍掉重練,新任政府也得開啟一連串漫長艱難的談判。談判過程理當會面臨諸多取捨,其中最棘手的莫過於英國在重點經濟區域的政策應該跟誰走?是歐盟還是美國?而又會走向何方?

 

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想在脫歐之後與美國談貿易與投資協議。畢竟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單一國家貿易夥伴,更是英國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來源國(及目的國家)。

 

不過英國要想談成這筆生意,得先確定國內調整監理制度的意願如何,如此才能與美國的監管框架達成一致(以符合美方企業與投資客的期望)。倘若英國真的向美國靠攏必會增加與歐盟的貿易壁壘,但歐盟卻是英國龐大的出口市場。再者,光是採用美制的可能,如藥品價格、環境措施、食品標準和動物福利等,就已引起大眾反彈。

 

現下英國為脫歐後的前程籌謀之際,兩大產業很可能會因英國、美國、歐盟三方監理制度的拉扯而引爆重大危機。

 

首當其衝的挑戰是銀行與金融業。

2018年,英國金融服務業為國家經濟貢獻1320億英鎊(1700億美元),佔總產值6.9%,提供110萬個工作崗位(佔就業總人數3.1%),2017至2018年的納稅年度繳出的稅金更高達290億英鎊。2017年,該產業的出口總值為600億英鎊(進口總值為150億英鎊)。

 

若英國政府監管不周延(not adequately regulated),將對金融服務業造成巨大風險。

 

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英國國民生產總值降低7%,大幅減少100萬個工作機會,薪資較2007年下跌5%,連帶銀行也停止發放貸款。英國所有地區(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無一倖免於金融危機的災難性衝擊。

 

災難過後,獨立的維克斯委員會(Vickers Commission)明確提出改革監理制度(regulatory reform)的必要性,以保護英國大眾及國庫免於承擔銀行草率借貸的惡果。當時,歐盟與美國也認為訂定無可撼動的監管政策勢在必行。

 

然而今時今日,美國與歐洲採取的措施卻是大相徑庭。

 

歐盟監理機構持續強化審慎監管和資本要求(尤其是極具規模的銀行),並擴大監理範圍至金融服務業的每個資產與行業。

 

反觀美國在川普總統治下卻是大走回頭路,取消金融危機後實施的監理政策,抹去眾多核心監管內容。美國政府現在打算降低資本門檻、減輕銀行業的壓力測試再放寬生前遺囑,允許更多自營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並放任「衍生性商品交易(derivatives dealing)」。

 

不論是對消費者及投資客的保護、金融體系主要銀行的審慎監理法規、非銀行機構和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的監管、金融業研究及監督資金還有證券法,美國政府都採取限縮干預的路線。

 

如若英國採取美國作法解除金融管制,大幅受惠的投資者便會進一步爭取寬鬆制度。

 

但是他們置收益利潤於體制安全之上,將危害千辛萬苦落實的監理舉措,很可能使英國大眾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的覆轍。如此也將損害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在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英國截至目前實施強而有力的監管措施,甚至比歐盟決策者引介的辦法更為嚴謹。

 

其中一項新制度更旨在讓資深銀行家為自身決策負責,「分隔(ring-fencing)」大型銀行的零售業務,保護消費者存款不受浩大金融體系震盪的影響,由於英國大眾普遍支持嚴密的措施,英國政府在脫歐後興許會對放寬限制多有躊躇。

 

緊接在後的挑戰則是如何規範美國科技巨頭。

 

2019年初,英國議會一份報告指出,臉書「在知情的情況下刻意違反資料隱私與競爭法律(intentionally and knowingly violated both data privacy and anti-competition laws)」。但是臉書作為影響力遍及全球的大型科技企業,美國以外的政府要規範或影響這樣的大公司實則相當困難。

 

倒是歐盟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以嚴密法規保障公民個資權利,引領世界各國紛紛跟進。另外,歐盟更堅守有利於保護競爭的立場,限制數位巨擘主導市場。3月,歐盟判定谷歌架空線上廣告市場的對手,對谷歌開罰15億歐元(17億美元),這也是歐盟第3次以谷歌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其祭出罰款懲戒。

 

不過美國政府強烈支持資料的自由流動(稱了美國科技公司的意),川普先前也在谷歌受到裁罰後批評歐盟的作法。

 

其實英國重度仰賴國際大型科技公司,它們不是來自美國就是來自中國,正因如此,英國政府更該研擬因應規範。一旦脫歐,英國勢必要抉擇屈服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抑或是複製歐盟的監理措施(包括GDPR和《歐美資料隱私屏障協議(EU-US Privacy Shield Framework)》)。

 

脫歐人士宣稱離開歐盟後,英國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全球戰略(global strategy)」,走「英國自己的路(Britain’s way)」。

 

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2016年表示,英國在脫歐後還能依靠「堅定的盟友(steadfast allies)」建立新系統,取代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3年過去了,川普依舊坐鎮白宮,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屈居劣勢,究竟堅定的盟友是何方神聖仍不得而知,(2019年)12月12日英國新政府出爐,等在前方的是一個比一個還傷腦筋的抉擇。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ritain’s Post-Brexit Choic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